2012年12月31日星期一

撑梁鬥反梁 徒添撕裂內耗

愛護香港力量發起的「齊心行動」昨日剛結束,另一建制組織愛港之聲即接力而上,明日發起集會力撑政府,與參與「元旦倒梁大遊行」的市民正面交鋒。

特首梁振英上任以來,一直處於「捱打狀態」,民間團體接連發起示威反政府。有趣的是,建制團體在近幾個月,也發起不少活動,嘗試集結支持政府的力量,反對反政府的聲音,為政府保駕護航。

建制撑政府活動 趨頻密

由梁振英上台到今年底,親建制組織合共發動了21次支持政府的活動,差不多每星期便有一次,數量比以往頻密。其實,建制團體自回歸以來甚少發起「撑政府」 的示威,令人留下印象的,就只有支持政改方案的遊行、每年一次對抗7‧1遊行的維園嘉年華。但在這短短半年間,國民教育、興建龍尾泳灘、以及長者生活津貼 等,都見到建制團體在民間組織活動支持政府。

除數量變得頻密外,親建制組織在支持政府的議題上,也明顯有所擴展,從支持政改、對抗7‧1等單純的政治議題,延伸至社會福利及規劃地政等各方面。

這些活動的另一個特徵是「反制」,親建制團體只會在反對政府方案的組織示威後,才會站出來表達對政府的支持;甚少是政策一出台,便有支持行動。

製造輿論 與邵善波暗合

上述這些支持政府的活動,對香港政局有甚麼啟示?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早前表示,政府有必要主動出擊,參與輿論活動,鼓動民意,否則只會「捱打」。而在這半年來,親建制團體針對反對政府聲音的行動,也的確比以前頻繁,試圖影響、製造輿論,和邵善波的言論暗合。

大膽一點去推測,在未來,每當社會出現一些重大的政治爭議和政策爭拗時,都將會有親建制團體出來集會,嘗試在民間發起支持的聲音,為政府保駕護航。可是, 這些集會在現階段尚未成熟,暫時參與的人數並不多,每次只有數十至數百人,未能引起社會大多數人的注視。當然,這種有組織地支持政府的行動,也尚在起步階 段,將來這些活動的參與人數會否增加,值得留意。

正視問題根本 疏導民怨

不過,無論如何,政府也應注意一點,如果市民對一項政策是反對的話,即使社會上有支持的集會,也不代表反對的聲音已被消弭。當局處理民意的方法,應該是正 視問題的本源,處理好引起不滿的議題,疏導民怨。如果政府因為恃着有支持的集會,強推政策,便是落入了壓力團體的思維模式,只懂和反對聲音「鬥晒馬」、 「鬥動員」,令社會的撕裂和內耗更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