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7日星期一

港生內地升學 勿錯過清華

上哪裏讀大學?對香港學生來說,近年來多了一個選擇,內地。

 除了港生傳統入讀的華僑大學、暨南大學等,對於學習優異的部分港生,內地名校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近日,母校清華來港同數十位中學校長舉辦招生推介會,談及香港學生報名率和入讀率低等問題,我作為校友,覺得有必要和更多香港朋友分享些個人的經驗和看法。

學會自強不息 「做事先做人」

讀清華首先學到的是八個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不僅是校訓口號,更是清華學生實實在在的體驗和感受。2013年,全國高考總人數超過900萬人,而 清華錄取僅3,000餘人,上清華真的可以用萬裏挑一來形容,但考上清華不是最難的,難的是進去之後,相互之間再進行二次競爭時的激烈。我十幾年前在清華 讀大學一年級,一年之內瘦了14公斤,就是自強不息的最好例證。

在勤奮努力,提升個人能力的過程之中,清華還會教育「做事先做人」的厚德之道,也許是理工科傳統講究團隊合作才能出成果的緣由,謙虛嚴謹,腳踏實地,是不少人對清華學生的評價。

我這樣介紹清華,不知會不會嚇到一些香港同學,認為清華難讀,我亦不想誤導大家說讀清華很容易,但我相信對優秀的香港中學生而言,清華不會是一座比獅子山更難攀登的山峰。這一點,已在清華畢業的香港籍校友們都可以作證。

教育資源豐富 更易到外交流

清華學生大多會在緊張的學習工作生活之餘,備考TOEFL、GRE、GMAT、IELTS等英語能力考試,很多學生的英語水平不在香港的大學畢業生之下,這一點,可以從諸多在香港的跨國機構就業的清華畢業生身上看到。

近十年來,隨着內地經濟的騰飛,清華的教育資源也極為豐富,絕大多數的清華學生在讀期間,都可以獲得同世界各地知名院校國際交流的機會,甚至學生自行聯繫 到歐美高校實驗室進行暑期實習研究,所需一切費用會得到清華大學的全額資助。就在上個月,美國黑石集團創始人Stephen Schwarzman宣布捐贈1億美金設立「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推動清華的國際教育交流。可以說,今日到清華讀書的學生獲得的是國際一流的學習資 源和機會。

當然,還有一樣最有價值的,就是遍布世界各地的清華校友網絡。清華教育所具有的獨特的共同記憶和文化,讓校友們親近而團結,畢業十年來,我能夠愈來愈強烈地感受到清華校友們給予這個群體每一分子的溫暖和力量。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再來,我會毫不猶豫地再一次選擇清華。你呢?

2013年5月20日星期一

赤化疑慮日濃 施政事倍功半

前廉政專員湯顯明到立法會就酬酢風波解畫,酬酢風波令人擔心內地官場文化入侵本港。事實上,社會近日一直籠罩着「被赤化」的陰霾,佔領中環義工陳玉峰被 捕;港府推行新政策,又要先評估內地的感受。幾件事的結合,令人擔心本港是否已急速地「中國化」?這對本港政治狀況又有甚麼影響?

湯顯明陳玉峰 施政獨立遭疑

「廉政門」事件上,湯顯明將內地公款飲宴的文化帶到香港,已令人譁然。當事件被揭發後,梁振英再三強調要從嚴處理,但由他指派的4人委員會卻只是檢討制 度,不會仔細調查事件的詳情及不同部門的責任等,這種「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手法,令人質疑港府放棄廉潔的核心價值,有意放生中聯辦,以免中央尷尬。

同時,警方最近有所謂「低調通緝」的行動,佔中義工陳玉峰在可以自由出境、進出立法會的情況下,事發22個月後突然被起訴,令人質疑是政治檢控;更有指本港警方已「公安化」、維穩至上,以內地的高壓手法阻嚇示威者。

在政策方面令人質疑香港被赤化的是,港府被爆出有內部機密文件,要求各政策局在提交政策予行政會議討論前,需要評估內地官民的感受,市民擔心港府從此失去施政的獨立性。

感覺即現實 港府難脫標籤

上述的幾件事,均令港人對本港是否急速地赤化更添疑慮。去年特首選舉期間,曾是中共在港的地下黨員梁慕嫺,分析指梁振英應該也是共產黨的地下黨員,當時, 港人已有質疑梁振英是否有「赤化香港」的政治任務。如今,赤化恐怕更已成為梁振英的「標記」(Benchmark),難以洗脫。

在政治上有所謂「感覺便是現實」(Perception is reality)的說法。很有可能,此後每當一有政策被推出,即使真的沒有任何赤化香港之意,但也會遭公眾質疑是有赤化的「隱藏議程」(Hidden agenda),即使官員之後如何扭盡六壬地說明「並無此意」,也都會不得要領。

這種趨勢的苗頭,已經開始出現。本港大學研究院的近年收生以內地生為主,據估計接近7成。有網民便質疑有關方面意圖在大學層面「染紅」香港;更有人發起籌款行動,準備登報,「反對本港大學大陸化」,要求檢討碩士政策。

赤化的觀感一旦形成,便已很難改變;如今印象一再被深化,公眾的疑慮只會更甚。只怕未來幾年,不少的政策方案,也都會先被貼上赤化的標籤,需要面對一連串的質疑,港府的施政只會事倍功半。

2013年5月13日星期一

學英語非苦差 主動製造機會

近年來,國際學校體系在香港發展蓬勃。教育局公布最近將3所空置校舍分配予3個辦學團體,以作為發展國際學校之用,預料這些學校由2013/14學年起,可逐步提供約1,700個學額。但即使如此,國際學校的學位仍是供不應求。

保子女入國際學校 為谷英語

據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表示,預期在2016/17學年仍將有4,200個國際學校學額短缺。為何會有這現象出現?我認為,這現象反映很多家長對培養孩子英語 能力的着重。工作得愈久,我就愈來愈明白,為何香港那麼多中產家長,即使要大大地節省生活上其他方面的開支,也要送自己的子女到國際學校讀書。因為在商業 世界中,英語能力實在是太重要了。

引發成就感興趣 勿視為苦差

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不是身處於英語環境,要學好英語要很用功,很刻意,而且要用對的方法。老實說,我認為,一般孩子在本地學校接受教育,能獲取卓越的英語能力的概率大概不高。

我沒有子女,已過了被視為學習最快的年紀,但基於工作需要,仍有要學好英語的壓力。最近工作沒有那麼忙,可以抽多點時間學習英語。現在回想,從前學英語, 多是半途而廢,沒有持續下去。問題的可能是出於不夠毅力,以及用了不適當的方法。想深一層,問題根源是我視學英語為苦差。我相信,自己要調整學習英語方 法,要由成就感、興趣和慾望所引發,所以要立刻就能用上。

乘車走路練翻譯 外國網站留言

國際著名企管大師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中談及以下幾個學習英語方法,應是符合上文談及的原則。

1. 在乘車或走路時,將腦中所想到的事物逐一試着繙譯成英語。想不到如何表達的字句,就查字典找尋答案。(我認為,這方法可訓練用英語思考,而在查字典的過程中,可學到生字。由於腦中所想的都是與自己相關的事情,所以學習動機較大。)

2. 精讀自己感興趣的英語媒體的新聞報道和一流企業家的演講,及記住其表達方法。(我認為,這方法的好處是可以學習好的英語是怎麼寫。雖然一流企業家的演講可能是由企業家的下屬代筆,但由於相信一流企業家的要求大多嚴格,因此文章的水平有保證。)

3. 看訪問一流企業家的電視節目。(會話的用字和寫作的用字和句子結構都不太相同,所以除了看文章外,也要觀看電視節目,以學習會話。)

4. 訪問外國的網站,用英文發送電郵,提問題。(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機會運用英語。這方法的好處是,可以主動地製造與外國人用英文在文字上對話的機會。很多企業網站都有以電郵方式接受瀏覽者提問問題的服務台。如果你向他們提問題和搜索資料,他們大多會回覆你。)

2013年5月6日星期一

Iron Man啟示 自家製重建成就感

「現在的學生最缺乏成功感,考試制度必有輸家。我以前讀工業中學,作業都是觸摸到的製成品,很令人自豪,所以同學們都很用心做。」這是15年前,中學老師對我班說的一番話,雖然這番話我深深記在腦裏,但卻不以為然。

研發過程 快樂來源

那時候我確是沒有讀書的動力,所以成績從來維持在中游,比上不足。直至讀研究院時,才開始勤力做事。最近我連看了三集《Iron Man》電影,我觀察自己對電影的反應,印證自身經歴,發現老師的話對極了。

《Iron Man》很令人鼓舞,鐵甲人的整副裝甲都是由主角Tony Stark在家裏的研究工場製造,由研究到裝嵌到測試,Tony皆親身上陣,過程縱少不免有甩漏,撞爛幾架靚車,撞瘀手腳在所難免,這是研發的必經過程。

我覺得Iron Man很有型,因為他的工場設備先進,資源充足,連他的機械人助手也無比幽默;亦因為他身家豐厚、天資聰穎;最重要的,是因為他倉庫裏的裝甲幾近地上最強,均由他一手打造。

所以,看罷《Iron Man》,很想成為Tony Stark。我不由自主地跑回家裏自己工作的角落,拋棄妻子,埋首電腦,亂寫程式,直落好多個鐘。硬件設計搞機械人非我本行,我亦缺乏財力時間去購置該等 設備。不過,這個時代雲端計算極之流行,亦所費無幾,在Amazon打開20部虛構伺服器,跑數據模擬星座運程股市升跌,然後幻想自己是Tony,躲在工 場裏,操控幾十部機器,研究大大小小的玩意,已是樂事。

何不動手 自製作品

《Iron Man 3》的一句對白道出要旨:Why don't you make your own thing?

能夠製造一件自己的成品,就是快樂的來源。更加重要的,是這個過程沒有勝敗之分,因為投資了感情和時間,我們總會以為自己親手所造的產品較別人優勝,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是贏家,人人都會自豪。特別在電腦世界,此話尤其正確。

現在電腦超級便宜,網上資源豐富,要在科技領域實現自己的作品並不困難,只要閣下願意付出時間和心血。因此,如果各位讀者缺乏成就感,不妨入電影院看《Iron Man》,受Tony Stark鼓舞,模仿他,製造一件東西,快樂便從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