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6日星期二

爭普選不惜一切 可有後着?

近期網上的爭論是,究竟「佔領中環」爭民主,犧牲的究竟應該是誰?是多年來感覺政制了無寸進,現在要出來鬥爭的中年中產?還是自覺無出路,沒有東西可以損失的年輕人?

青年肯瞓身 中產能不能?

這可是個爭論了幾百年的大問題。一些理論說,出現革命改變世界的時機,往往是連中產都感覺到危機,不改革不行;也有說是當底層人民的利益過度被剝削之時,他們認為既然只有爛命一條,只有跟政府「死過」,才能改變命運。

香港是甚麼處境?我認為兩者皆有之,因此不應是犧牲某某個階層迫使內地同意普選,而是兩種人要利益一致,合作爭取。

上回講過香港故事很難說,原因是,甚麼是本土的利益?以我為例,我當然不敢自稱為中產,最多是有一份有點意義的工作,但又稱不上很清楚望到未來的職業路徑 是怎樣,我會相對願意為將來放棄一點東西。要是「佔領中環」搞成了,從網上言論看來,年輕人現時相對上較願意拋頭顱出來以身試法,視之為光榮,而且不成功 不停止。但同時,我們也會很懷疑,上層的中產們究竟願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利益,出來「死過」。

利益易分化 運動注定失敗?

這種不同的看法,導致了近來「佔領中環」討論爆發之後的大難題。這場運動不斷在發展的,是一條條細節上的執行方法,一直是在假設為受感召的中產們以身試法,出來自首鋪路。

然而,這樣就未能包括到沒有顧慮的年輕低下階層,亦沒有包括剛剛有能力晉身中產的年輕人。於是有人說,這場運動是設給預計失敗的人,因為沒有考慮到怎麼可 以讓所有人投身參與,更沒有想到實行層面上是多麼容易遭破壞。各階層的利益不同造就分化,於是各種論述可以乘虛而入,民主運動最終沒有統一口徑,變得容易 破壞。

當然,我不能同意現在甚麼事都沒成,就打死此事,說是注定失敗。反正也要等政府再推出新的政改方案,我們才知道能否收貨(雖然多數是不),香港人尚有時間 團結各界利益,才去想要以甚麼計劃應對,也許「佔領中環」最後不用發生,已有其他事件令社會民情大轉變,結果巧合地改寫歷史。

關鍵是,香港人,尤其是利益分歧很大的低下層、新晉中產、高級中產、甚至是最高層,是否不惜一切去爭取?沒有道德感召力的一個個低下層可以做甚麼?除了這招,還有沒有後着?怎樣才是「為香港好」,會是長遠的爭論。

2013年3月19日星期二

男女不平等 婚姻變成奢侈品

早前,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自稱來自江蘇的王先生,通過互聯網查到我的聯繫方式,知道我們經常組織一些在港內地青年的活動,希望幫助他在港工作的29歲兒子介紹一個女朋友。
他的原話是:如果在內地,兒子早就該結婚生子了,怎麼在香港一點都不着急?

港生活逼人 安全感自己也無

在香港工作的內地青年專才,多年累積下來,少說也有幾萬人。但同全港數百萬人而言,仍然是個小圈子,資源匹配非常困難,失衡問題亦很嚴重。希望借此專欄,做個小小的分享,有心人士可以琢磨琢磨,說不定也是一門好生意。

生活狀態不穩定,相互缺乏安全感。雖說這些港漂都接受過高等教育,甚至名校畢業,但孤身在港奮鬥,職場的壓力、職業的轉換、生活的動盪,自己都缺乏的安全 感,又如何能夠給予他人。即使有多年穩定的工作發展,年屆三十,也難以積累多少財富,面對中國傳統買房結婚的壓力,和香港高企的樓價,婚姻一定是種奢侈 品。

香港社會缺乏「孵化」機制,個人問題要靠自己。如果過了25歲還沒婚嫁,無論男女,在內地,早就有親戚、朋友、同事,甚至熱情的社會人士,幫着張羅組織相 親了,非要把你的問題解決掉不可。但是在香港,好像並不會有人替你操這個心,不要說介紹,可能同事連問都不怎麼問,香港的文化不同內地,大家不是太愛管這 種閒事。久而久之,這事就都耽誤了。

港女輸打贏要 男性進退維谷

社會上、職場中男女平等,婚姻上、家庭中男女不平等。香港是個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東方的文化嫁接了西方的法制,在很多方面,讓香港顯得特別迷人。但在 男女關係問題上,這種嫁接卻並不那麼美好。女生在要求男生平等對待的部分,例如社會地位、職場角色,採用西方的觀念,毫不退讓,甚至更積極主動。但在感情 婚姻問題上,卻要求男生主動,並按照東方文化,承擔起家庭更大的責任。

持有這種觀念愈強的女性,往往愈難以解決個人問題。而同時,男生們也在這種文化薰陶中,變得更加被動,不是不想找老婆,實在是伺候不起。

兩天過去了,王先生的兒子還沒有主動聯繫我,他可能也是因為我上面說的這些原因,想過幾年再說吧。將來實在不行,我們也學學民主派,上街遊行一把,要求政府在預算案中撥一筆款,成立專門提供婚介服務的社福機構,也算是拿未婚納稅人的錢,為他們做些最具意義的服務吧。

2013年3月18日星期一

重拾Can Do精神 港人主場發聲

「香港故事」現在愈來愈難說。以前可以說獅子山下,依照一定標準,你就是香港人了。 回歸多年後,這個故事明顯已經不切合現實。社會多方面已經轉變,我們卻無法從一系列的表象,看透背後的原因。於是出現論述真空,各派都嘗試提出自己的看法,變成網上罵戰,更會顯於現實的衝突上。若搞不清楚此刻的「香港故事」,不但社會無方向,個人也看不到出路。

網上罵戰多 清晰方向少

經濟表象是大量自由行來港,商店街全變成金舖藥房;政治表象是中聯辦治港,政治授權實質來自北京而非本土市民,根本不能期望政府改善社會;社會表象是或會長住的新移民、雙非、大陸學生愈來愈多,市民不知如何應對這個群體。

有些人提倡要包容部分在港的弱勢人士,認為香港一直是開放的城市,被譏為「左膠」;有些人提倡要保護香港,趕走意欲侵佔香港的「蝗蟲」,被「左膠」評為推動種族矛盾。我對此類爭論不以為然,因為兩者皆有理,但同時兩者也不是全面的論述。

評論人陳雲早前在報上寫了篇「殖民遺恨——感懷呂大樂《那似曾相識的七十年代》」,說的是港英政府自七十年代起在香港的一些遺留影響,到今天有何意義。陳 雲是網上當紅人物,是上述所謂種族矛盾的大推手,時常無理封禁「左膠」,在報上他卻回復正常。該文最有意義的,是指出香港人根本沒有足夠的戰略思維應付 「中共帝國」。香港人最自豪的是can do精神,這是英國人教化香港百多年的結果,出現了一群成熟的中產人士,怎樣都能把事情做好。

無論左至右 缺香港藍圖

可是為甚麼要做那件事,做好事情對你的公司以至人生有甚麼整體大影響,這不是學校和職場會培訓的。不論是左是右,都沒有「我想香港未來是怎樣」的大藍圖。當英國人離開了,香港只剩空虛的背靠祖國。

現在香港的發展是為了甚麼?得益的是誰?我相信不少人會答是地產商或是中共。此刻不少人提出他們的戰略分析,例如融合論、城邦論、獨立論,都是為了解答這問題。

去年特首論壇一句「呢個係我嘅主場」成了金句。一年過去,這種思潮不斷在發展。既然這是我家,我就有權提出自己對管治香港的想法,而不是任由殖民者擺布。 誰是香港人?你希望實現的「香港故事」是怎樣的?是時候想這些問題了,不要逃避,不要退出主流討論,不要站在邊緣譏笑任何提出方向的人。

2013年3月15日星期五

訂財儲準則 免成民意箭靶

財政預算案自發表以來,一直未見好評。社會普遍期望預算案能帶來新意,解決社會矛盾,結果「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新力量網絡早前的研究指出,近15年內,針對預算案的抗爭事件多達384次,當中近270次關於增加各項政策開支:66%的訴求希望增加「經常開支」,持續改善公共服務;而要求加推「一次性派糖措施」,如:直接派錢、公屋免租及「綜援出雙糧」等,佔了餘下的34%。

庫房大水浸 應使不使捱轟

事實上,面對高通脹、高樓價、低收入等問題,市民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還富於民」的呼聲不絕。由1999至2012年間,本港新聞有關「還富於民」的報道,多達4,490次,平均一天便有一份相關報道。

市民對預算案的訴求這麼多,原因在於政府的財政儲備豐足。在量入為出及審慎理財的原則下,財政儲備由97/98年度的約4,500億,增至11/12年度 的約6,700億。在市民看來,政府絕對有條件可以增加公共開支,以長期政策解決房屋、醫療等問題,以短期措施紓解民困。

根據新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今年政府的財政儲備,更是達到7,300多億,以絕對金額(absolute amount)計算,是香港有紀錄的最高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長期政策、短期措施稍有不足,市民自然便會指摘「官富民窮」,政府是「守財奴」等。

當然,財政儲備有其重要功能,如應付政府日常財政運作的需要、穩定金融體系等。不過,現時政府卻沒有為這些功能定下所需的實際金額。在缺乏科學化、具透明度及公信力的準則下,政府坐擁巨額的財政儲備,市民不禁會問:「這麼多錢,儲來做甚麼?」

謀長遠規劃 扭轉官富民窮

就此,我們建議為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訂出明確準則(財政儲備準則),有秩序將剩餘的財政儲備,轉移至其他的政策用途。

舉例來說,當財政儲備比準則為多時,政府便可將有多的儲備,用來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問題,如增加政府資助安老院舍的宿位、增建醫院等,甚至成立「未來基 金」,應付將會大增的醫療、福利開支。換句話說,訂立財政儲備準則可以提供空間,容許政府能從長遠方面作出規劃,未雨綢繆。

如果有關資金仍有剩餘,政府則再可考慮退稅等一次性的短期措施,紓解民困,回應市民訴求。儲備過多,一直為市民所詬病,設定財政儲備準則將有助政府「應使則使」,而非「應使不使」,扭轉官富民窮的論述,令預算案成為箭靶的機會減少。

2013年3月11日星期一

資訊度身而造 比鄰反若天涯

情人節雖已過了差不多一個月,但卻有朋友於矽谷工作多年後回港工作,告訴我他在港的情人節感受遠較美國強烈。
筆者旅居美國,感同身受,總覺香港的節日氣氛遠比美國濃厚。我嘗試解釋原因,卻聯想到去年一個網絡漫畫網站為世界各地網民所開的一個玩笑(見http://xkcd.com/1037/)。

有天,我如常在辦公室觀看該漫畫網站,竟然發現自己公司的名字,顯然那漫畫是為我公司度身而畫。然後,在討論區發現其他公司也有同樣的現象。原來,該網站 的主人為不同機種、瀏覽器、地區、公司等畫了不同的變種,然後根據來源地址和其他資訊去決定所顯示的漫畫。幾個人就算同處一室,網站顯示之漫畫亦可相異。 (網站http://imgur.com/a/faLz2蒐集了40多幅前述漫畫變奏,讀者可參詳。)

科技愈發達 資訊愈個人化
這個玩笑,表面上跟情人節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他們都反映一個科技趨勢。隨着科技愈趨發達,我們衣食住行和所接觸的資訊都愈趨個人化時,或者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群人縱然在同一個地區生活,但每人感受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過情人節是個個人的感受,竟然也會橘越淮而為枳地因着地域而改變,大抵是因為美國矽谷位於市郊,行人路絕少行人,人們以汽車代步。一個人早出晚歸,很有可 能一星期不會遇上10個陌生人。相對香港,普羅大眾要穿過商場乘公共交通工具,無可避免地沾上其他人身上的節日氣氛,難免感受到情人節的壓力。

再者,互聯網世界流行個人化,Amazon顯示的總是我瀏覽過的商品,視頻網站推介的短片總隨着我的瀏覽歷史變化,資訊往往如那個漫畫網站,一切都為我度身而造。

看電視廣告 恍處另一世界

平時少看電視,但每次看廣告或新聞,會詫異我身處之地竟然存在另外一個世界。例如:財務公司的廣告,它的借貸上限竟只有500元美金;另一則新聞指某全國性公司將增聘幾萬名臨時工,以應付春季大增的季節性人流,就業率有望改善。

電視不如互聯網,它的對象是社區內廣大的觀眾,也說明這些廣播的資訊對他們有多重要,令我看見美國繁華的背面。人們不是研究動輒千多美元的電腦產品,也不 是討論幾蚊美金一個的有機蔬果。那幾個電視廣告和新聞的對象,卻是連500元也竟然要向財務公司伸手的人,又或者是收最低工資、只能做季節性工作的人。

就如電影《Minority Report》的世界,衣食住行和所有資訊渠道都為每個人度身而設,我們以為科技把人類天涯若比鄰地聯繫,而事實卻可能是,我們正逐漸自絕於天地之間。朋 友在香港強烈地感受到情人節,令我發覺,旅居美國6年,所見歌舞昇平的美國,可能是從矽谷科技公司裏以偏概全之見。

2013年3月5日星期二

樓價未見轉勢 二手盤源難增

近幾個月,政府不斷推出政策以穩定樓價。去年10月底,政府引入買家印花稅和提高額外印花稅的稅階。隨後兩個月,樓價大致穩定下來。然而,踏入2013年1月,樓價再度急升。

如在今年2月11至17日期間,反映二手私人住宅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上升至121.58點,比去年底上升約5%。眼見自住的單位升值了不少,有朋友在 考慮將之套現賺錢。他感到很煩惱,擔心賣了樓後,樓價繼續上升,進而帶動租金上漲,到時就得不償失了。相信很多業主也有同樣的煩惱,了解他們的心態可有助 我判斷二手樓在未來的供應趨勢。我在想,如果我面對相同的處境,究竟我會怎樣做。

稅項驅投資者 房屋供應續增

如果我預計樓價將呈平穩走勢,相信我也不會賣樓,因為租樓會提高生活成本。長遠來說,租金支出始終會抵銷賣樓帶來的利潤。所以如果我預期樓價會下跌,我才 會考慮賣樓。據地產代理表示,自從買家印花稅措施推出以來,內地買家大減。另一方面,最近政府增加了從價印花稅,使投資客的交易成本大增,打擊了這類買家 的需求。所以,相信現時上車盤的需求主要是來自用家。

按揭利率是決定用家的購房需求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早前美國聯儲局在不再承諾維持低息至少到2015年年中,反而將利率目標與失業率及通脹掛鈎。這意味着,如果美國經濟持續好轉,以及通脹上升,聯儲局很有可能會早於預期加息,進而會使香港的H按息率上升。

另一方面,香港的房屋供應在未來幾年會不斷增加。根據運輸及房屋局的資料(截至去年第四季末),未來3至4年的潛在新供應會多達6.7萬個單位,遠較 2009至2012年4年間的落成量4.01萬個單位為高。根據媒體報道,不少地產發展商正加快推盤計劃,例如長實就打算在今年內推售多達4,000個單 位。

美加息雖關鍵 時機步伐難預測
總的來說,在一手私人住宅供應上升和需求有可能下跌的情況下,樓價再上升的空間似乎不大。至於樓價會否有較大的調整,相信很視乎美國息口的走勢。2月底時,美國聯儲局公布1月議息會議紀錄,引發市場開始憂慮美國聯儲局會提早退市,這在幾個月前是難以預見的。

去年9月中,聯儲局才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而到12月中時,再宣布擴大資產收購計劃。由此可見,美國聯儲局的貨幣政策走向可以變化得很快。不過,即使如此,也很難斷定美國聯儲局快將加息,以及加息的速度會很快。

因此,如果我是只有自住物業的業主,是很難作出賣樓的決定,除非樓價走勢出現明顯的轉向。所以我預期,二手住宅的供應量在短期內應不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