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8日星期二

香港環境轉差? 80後更要自強

曾有傳聞,前特首董建華在任期間是不閱讀報章的。當時我不明白為何他會這樣做。不過,過了十多年後的今天,我也許明白了,因為自己也愈來愈不想閱讀報紙了。

負面新聞多 港不及從前?

最近我發覺,看報只會對自己的心情造成不良的影響。近期報章頭條新聞如湯顯明事件、張震遠事件、貨櫃碼頭工人罷工事件等,對於我來說,其實都是指向一個結論:就是現在的香港沒有從前般好。

以湯顯明事件為例,一個廉政專員竟然會作超支酬酢的行為,令人懷疑廉政公署是否仍堅守其肅貪倡廉的使命。而貨櫃碼頭工人罷工事件則反映出,在行業發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僱主為減低開支,將工種外判,外判商的員工處於不利的談判位置。
 
上述事情跟我沒有直接的關係,不過感到宏觀大環境在轉差,心情總不太好。有時我會想到,自己也許有機會遭遇到一些事而成為受害人。當然,這些事情發生的機會率有多大,我永遠不知道。

自己心情不好是因為感到很無力,然後作出很多負面的思考。作為一個80年代出生的香港人,到目前為止,我仍是認為香港是一宜居的地方。在香港生活要面對很多問題如居住成本高、空氣質素差、工作壓力大等,但我都習慣了。而且香港也有很多優點,例如就業機會多、稅率低、治安良好、奉行法治、政府廉潔等。然而,如果上述問題持續惡化,而優點逐漸消失,最終會到達臨界點。

廉潔法治 光環漸退色

面對如此時勢,我想到的出路是,訓練自己不會對那些與香港相關的新聞有任何感覺,並將焦點放回自己身上,努力改進自己各方面的條件。雖然外在環境不斷變差,但如果自己的條件持續改善,自己的生活仍會過得比從前好。因此,我要努力賺錢,省吃儉用,並藉着香港低稅的特點,盡快累積資本。

另一方面,我要多做運動、早睡早起、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等,以保持身體健康。更要全力地專注於今天的工作,不想明天的事。明天的事明天才想。因為只有今日的所作才對明天的生活產生作用,而為明天而擔憂只會拖累今日的自己。

況且,香港這樣下去,早晚會在政治和經濟兩方面爆發大危機,到時局面應有所不同,就像2003年那次一樣。到時重新再作評估和打算還未遲。

原來,不再關心社會就是我對大環境轉差的回應,反映了自己比從前自私了。從前一向認為,一個理想的公民應該要關心社會。不過,人愈大,就愈感受到,對比各方利益集團,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更何況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自我感覺不太良好也沒有辦法,做好自己是我能想到的回應這時勢的可行之道,而另一可做的是多關心身邊的人。

2013年6月10日星期一

升職最直接途徑 不去想升遷

我是個很典型的high-achiever,從來為了達到目標而奮鬥。這做法恒之有效,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我近年的成就是躋進一間很受歡迎的科技公司。可是,從工作經驗中,卻令我對high-achiever這種性格,出現很吊詭的領會。

在職場,成就莫過於有高薪高職博尊敬。在我工作的地方,升遷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跟警匪片裏督察先生的升職過程無異—取決於破了多少單大案,在我的世界裏,那就最取決於我所屬的團隊對公司和世界的貢獻多寡。

衡工量值 外在因素影響大

然而,團隊貢獻易受外在和隨機的因素影響。因為公司改變策略,我的團隊曾被解散,所有隊員分派到其他崗位重新開始;也因為改變策略,我花過不少血汗的產品 要延遲推出。為免被炒,先旨聲明,這不是要唱衰公司,相反,科技公司需要不斷改變,才有機會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裏有生存空間。

可是對員工而言,這未必是好事。作個比喻,我工作的兩年來,因為上述的緣故,連違例泊車告票也沒發過一張,對世界毫無貢獻。這也直接影響我的仕途,我向上 司大吐苦水,指這兩年來因為種種外力,表面上我一事無成,而導致升遷進度不如理想,令人十分氣餒。上司開解我說:「不如你嘗試找些跟升職和花紅無關的東西 去驅動你工作。」

向張無忌學習 練功心無旁騖

事實上,幾位很成功的長輩也對我說過類似的話,總括的意思是:升職加薪最直接的途徑,就是不要去想升職加薪,把面前的工作做好便是。就如《倚天屠龍記》的 張無忌,他跟朱子柳同在崑崙山練《九陽神功》,朱子柳滿腦子是練成神功後號令天下的威風,心中雜念太多,於是進展遠遜於心無旁騖的張無忌。

這是個很吊詭的問題。要不是我想要威風,我今日斷沒可能行到這一步。正正是我想要威,我才會毅然離鄉別井,到美國適應新生活,努力多年,不辭勞苦,犧牲髮 綫,成為別人眼中所謂的high-achiever。亦正因為我個款像個high-achiever,科技公司才會對我有興趣而招我入伍,我才會得到今日 的工作。可是,很吊詭地,到此時此刻,我卻要反其道而行。

為了令自己不要氣餒,我要學習如何不要為威風而工作。

2013年6月3日星期一

「愛國」被利用 愛自由更有意義

六四將至,「愛國」一詞引起莫大爭端。「愛國愛港」這種劣質套話充斥社會,所謂的愛國就被定義為愛某某政府,難免令新一代對愛國一詞相當反感,將之丟進歷 史垃圾桶。也有人指愛國可以有不同的表述,不用一棍打死,應該搶回愛國的定義權。愛國真的重要嗎?跟我年紀相近的人,應該都毫無感覺。

 我在1989年出生,成長過程完全沒有愛國熱情。英國殖民最後8年,我未懂太多他們已走了,談不上愛。換上中國統治,經濟爬升有目共睹,但隨之而來的政治控制和旅客的財大氣粗,也是談不上愛。我生活在香港,對於兩個國家,除了被統治外,就沒感到有甚麼關係。

關心人權 勝耍民族主義

一個人關心的事總有遠近,遠一遠而又不是我的語言文化圈的事,我很難接觸和關心。我最關心香港的事,唯一真的談上愛的就是這個地方。中國統治下時常跟你談愛國,但我從來都認那不過是玩弄民族主義而已。

上一代從內地逃難而來,這一代在香港成長,唯一關係是種族和語言。1997年後被統治就要忽然愛中國,那真是很莫名其妙。我關心普世的人權、經濟、社會問 題,關係較近的中國會知道多一點,僅此而已。你當然可以愛某個國家,但那應該是你個人的選擇,不需跟你的種族和語言有直接關係。

逃離政治廢話 旁觀看清事情

生活在香港,即使人口9成都是華裔,但我們要知道香港並非自絕於世界,只望向北方。不同族裔的人總在我們的生活中穿梭,不論你是否跟他們的生活圈子有交往,但無可否認他們都是香港人。要是從這個角度看,「香港人應該愛國」,就變成了一句笑話。

香港就是香港,一部分的人口跟內地有較深關係,也有很多根本無關係。1年前國民教育要成科,非華裔的也問,我不是中國人,甚至想入籍也困難重重,愛甚麼國?

有時候我們的生活太局限於一大堆的政治廢話,若我們不逃離一下,難以用旁觀的角度看清事情究竟是怎樣。香港人曾經很喜歡說自己的優勢是國際視野,當我們愈來愈被融入中國,就是要從不同文化的角度看事情的時候。

近期常有人呼籲要「本土優先」,香港不應照顧內地的利益,其實在走幾百年前歐洲國家的歷史舊路吧。近的也可以看新加坡。看看他們的歷史,就知道愛國思潮時常被利用,愛自由愛平等比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