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6日星期一

網絡動員勢強 政府新挑戰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日前稱中策組是政府工具,會在網上平台搜集民意,被指是擴權監察網上輿論,但連日的討論,大都集中於中策組職權範圍,似乎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政府的確需要關注網絡政治(Cyber-politics)。

鍵盤戰士 齊走上街

其實,網絡平台對公共政策影響愈來愈大,政府需緊貼網上動態,避免施政失誤。查網絡動員早已是常態,網民不甘安坐熒幕前充當「鍵盤戰士」,而會走上街頭表 達訴求。筆者嘗試從慧科新聞資料庫(WiseNews)中搜尋6個關鍵字︰網上動員、網上群組、網上號召、網絡動員、網絡群組、網絡號召,探討網絡政治在 香港的現況。

隨着社交網站的普及,當網民遇上不同議題,均會建立Facebook專頁,滙聚「同聲同氣」的網友,表達意見,甚至是遊行示威。在年初到11月中,傳媒有 報道的網絡動員事件,2007年只有7宗,2012年則有54宗,包括「光復上水」、反國教運動、反對雙非孕婦來港產子等,5年間數字「八級跳」。

中港關係 火頭處處

不論最終示威的規模是大是小,上至「反國教大聯盟」在10日內,動員數以10萬計的人次反國教,下至4位球迷抗議運用公帑資助曼聯來港進行球賽,網民也曾在網上動員一番,以表達訴求。

即使網民未能親身到場聲援,亦可透過網上聯署表示關注,向有關方面施壓。以今年為例,近30%的網絡運動屬於網上聯署,參加人數動輒過千,甚至過萬,令抗議對象飽受壓力。

為甚麼現時網絡動員愈來愈頻繁呢?在54宗網絡動員事件中,有近一半是關於中港矛盾的,從這個議題入手,或許我們能一窺端倪。在現實世界中,近年來中港關係已是火頭處處,而網絡世界的資訊傳播方式,則更令港人不滿加速發酵。

以往媒體傳達信息,多靠文字描述,輔以圖像、照片。但在網上世界,則更進一步,可上載影片。短片能讓觀看者耳聞目睹,親歷其景,帶來更大視覺及聽覺衝擊。

「share」文化 矛盾升溫

一名中年女水貨客,早前因為攜帶的水貨體積太大,被港鐵拒絕入閘,遂在閘口「碌地沙」表達不滿。相關情況被拍下來,並上載至YouTube。要控訴水貨客的無賴和不守規矩,這樣的短片,比靜態的圖片、文字的描述,威力要大得多。網民在看過類似的短片後,有較激烈的反應,不難理解。

而且,網上還有「share」和「讚好」的連結文化,令更多人關心和中港關係有關的議題,及令矛盾升溫。以上述的短片為例,早前便有不少網民爭相轉發,朋 輩之間也以此為茶餘飯後的話題,令人覺得不去看看,便彷彿損失了點甚麼。當然,在看完短片後,人們很有可能會更留意中港融合帶來的問題,甚至進而對中港融合愈來愈有保留。

現今的政治,其實離不開互聯網。網絡上的短片,和互聯網連結的威力,往往令一些事件迅速發酵,演變為政治風波。不知政府是否已有足夠的準備,迎接網絡政治帶來的挑戰?

2012年11月19日星期一

觀察中美放水 調整強積金

俗稱「強積金半自由行」已在11月1日開始實施了。也許你已經決定將資金轉移至另一個強積金計劃。然而,你不太確定哪一個計劃才最合乎自己的需要。

 為了作出選擇,我花了不少時間作研究。如果你像我般追求高回報,而同時願意承受高風險,也許你會有興趣了解我會考慮過甚麼因素後才作決定。

只要回報夠高 不怕管理費貴

為了爭取更多顧客,最近很多強積金計劃供應商降低其基金管理費。然而,對於我這類注重回報的人來說,基金管理費的高低不是最重要的考慮。如果某基金的管理費高,但其扣除管理費後的回報仍然很高,我是心甘情願支付的。

因此,我首先會看基金過往的回報率。根據最近消費者委員會作出的研究顯示,在523隻強積金基金中,截至2012年6月,過去5年年率化回報率最高的基金 是宏利MPF國際債券基金,回報率為5.81%,而其他排名前列的亦多是債券基金。老實說,我對上述的研究結果感到有點訝異。債券基金一向給我的印象是回 報低,所以我想不到過去五年回報最高的基金竟然不是股票基金,而是債券基金。

債券基金回報 猶勝股票基金

我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股市表現相對債市為差。特別是在2008年下半年期間金融海嘯爆發的背景下,大部分的股票價格大跌,受其影 響,很多股票基金在這段期間的回報呈現大幅度的負增長。而另一方面,最近幾年,主要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相繼推出寬鬆的貨幣政策,使利率持續下降,亦間接 推高債券價格。

看來,宏觀經濟環境,以及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均對基金回報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我們在適當的時候能增持債券基金,又在適當的時候增持股票基金,應可提高我 們名下強積金的總回報。因此,在選擇的強積金供應商時,我會同時看其提供的債券基金和股票基金在過去幾年的回報。我們難以估計未來債市和股市的表現。即使 我是追求高回報的投資者,我不排除在某些時候會將大部分資金放在債券基金內。

2012年11月12日星期一

「我好瞓得」 全球化競爭優勢

近年,全球化一詞異常流行,書局的暢銷書都在討論全球化,商業機構應把支援工作都外判至地球某個角落,工廠都應搬到供應鏈上下游的左近,人們又應怎樣準備自己迎接全球化的挑戰。

通常,都是甚麼甚麼國際視野,兩文三語,終身學習,等等等等。但我覺得,全球化下,有一個與生俱來的能力,人們鮮有提及︰睡覺的能力。

同事遍全球 開會考驗精力

全球化下,不僅全地球都有人在跟自己爭奪自己的工作和高薪厚職,也在說每日24小時,地球上總有個角落裏,有人正在辦公。他們的辦公時間,很可能正正跟自己睡覺時間完全重疊,這正正是考驗每個人睡覺能力之處。

我在跨國公司工作,經常要跟身處世界各地的同事接觸。有人在歐洲,有人在亞洲,有人在美國東岸,而我在美國西岸。每當安排會議時,就得細想其他同事所在地 的時間,心裏自然有幾個時鐘同時運行,就如小時候在酒店的待客大堂,牆上掛着的世界時鐘。比如,如果西岸歐洲的會議,要麼是西岸晚上12時後(那是歐洲早 上9時),要麼早上9時(歐洲傍晚6時)。身在美西的我,要麼遲上床,要麼早起。更甚的,是在會議前後,要額外預留時間準備︰開早會前要更早起讓自己清 醒;開夜會後要時間讓自己冷靜下來。

出差趨頻密 適應時差佔優

另一個難關,是要搭飛機出差到幾個時區外的城市。出差,顧名思義,主要活動是跟當地的同事工作,那就必須依從他們的辦公時間。如前所述,歐洲開工正正是西 岸的睡覺時間,由美國飛歐洲,當地旭日初升時,自己的生理時鐘卻剛移至休息睡眠狀態,惟有不斷以黑咖啡提神,簡直把林夕歌詞裏「乘早機/忍耐着呵欠/完全 為見你一面」演繹得淋漓盡致。每一次出國,往往要花上幾日調整生理時鐘,凌晨2時在睡床夢醒眼光光時,總打從心底裏羨慕那些毫不費力一晚到天光的朋友。

現在的通訊技術如此發達,交通系統如此方便,無時無刻地跟世界各地的同事工作聯繫,這個大潮流是無法阻止的。反而是我們的身體追不上時代的步伐,幾千年來 人類進化都未曾需要適應時差問題,但這卻是當今工作成功的一項重要元素。能輕易改變生理時鐘,或者無時無刻都能安然入睡的,在工作上必擁有巨大優勢。

因此,有超卓睡覺能力的人,不妨在履歷表上寫上︰我好瞓得。

2012年11月5日星期一

舉龍獅旗遊行 不代表要港獨

從8、9月反國民教育的高峰,轉到近來的較為平淡,只是個別新議員和新官員的腦袋有問題,本來不會太影響港人對大陸的態度,但北方政治人物總像是沒事找事做,唯恐香港不夠亂。

近年來的遊行一直有些人舉舊香港旗,也有些是沒有米字英國旗,自創的龍獅旗,說是懷緬舊日也好、反對大陸也好、甚至是要回歸英國也好,有人支持,也有人不願意接免費派發的小旗子,沒多少人真的理會這群人。

北大人愈批評 網上聲音愈大

或許是「光復上水站」活動出了一句「中國人滾回中國」,配合這年七一遊行增加了不少藍色旗的景象,觸動了北方高官的神經,開始編故事,說這些人要港獨,不配做中國人云云。

可笑的是,聽內地高官說話,時常要荒謬地反過來解讀。你們怕港獨嘛,怕香港人的言論自由嘛,那我們就說更多好了!高登討論區常被人認為是這些舉各種藍色旗 的人的聚集地,愈是被批評,高登上卻更多人貼藍色旗,更多人貼舞動旗子的icon,更多人貼舊日香港的景象,就是不滿香港的現況。甚至還有人寫了篇文章, 教人怎樣退出中國國籍,就是不做中國人,雖然現實上不太可行。

不需甚麼國民教育,這不就是理解國情的最好方法?明明有人舉舊旗,最直接的解讀,應該是有人對現時的香港不滿,那應該是改善現在的政府;但中共做事,總是 需要「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少數」,沒有一個需要打擊的敵人就總是不心安,沒有一個真的,製造一個好了。國情就是,中國人愛面子,說出他們的問題,第一件事 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打擊提出這些問題的人。

反對管治 多於中國人身份

而且,香港人習慣政府有錯大可批評,香港不論怎樣示威都很少出現暴力事件,最多是意見表達,港獨?你別說笑了。反過來,對於一般的港人,這種言論也很危言聳聽吧?有甚麼法律不容許你舉枝旗呢?香港不是講法律的嗎?

舉旗的人未必反對中國人身份,很少有人要求回歸英國;他們反對的,應該是香港被一個甚麼事都可以找藉口,有問題不去解決,卻處處想削減香港人自由的政權。香港人沒理由不享用我們的自由,沒理由忍受愚蠢的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