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星期一

香港龍蛇混雜 國教注定失敗

直到今天,我仍然很慶幸在屋邨學校讀書時,曾上過一位外籍教師的課。那位教師先生阿Cross不像其他「鬼」只教英文,也教過一段時間世界歷史科。他算不上絕佳的教師,但這位人兄開了我的眼界。

當年羅范椒芬推行教改,我是最初的白老鼠,雖然那時還沒有繁重的評核,只是取消了學能測驗。進了一間英文中學,初中規定要讀世界歷史科,碰上蘇格蘭鬼佬。雖然懂點廣東話,但規矩是英文教,他的英語不太好聽也要硬上,大家盡量聽懂就是。

讀通世史 更具國際視野

可能阿Cross不是世界史的專家,於是用生字背後的小故事來吸引我們。只依稀記得他講古希臘歷史,提到Police的起源,是跟Polis有關,警察的 權力來自城邦人民;講古羅馬他又提到為何水是Aqua,羅馬人怎樣用水,跟現代人的分別。他不要求我們背甚麼,到哪個時代就說相關的字,問學生聯想起甚 麼,鼓勵你挑戰他,激發興趣,讓你自己看書。我好像答過一些很無厘頭的答案,他也說很好,有創意。

我算是乖學生,上課姑且留心,但更好的是下課後。我們是自小就懂得上網的小孩,對外邊的世界很有興趣,有時跟他吹水就跟他談談他家鄉是怎樣的,為甚麼一個 半禿的高大蘇佬會跑來香港教書,教得連廣東話都懂得說;不知何時講起日常生活,又叫我有空看看電視英文台的節目,有助學英文和了解世界;甚至觀察他開玩笑 「醒人兩拳」,返工放工踏單車,都是認識不同文化的經歷。

曾蔭權7年詐傻扮懵玩拖延過去,國民教育終於殺來了。有些人說香港不認識中國,我會說是你們不認識香港。香港就是全世界的中心?廢話,當然是了。香港從來 就是龍蛇混雜之地,單是要完整地認識香港,就算是最聰明的人花10年也未必可以。有些人的思維仍停留在「認祖=認同祖國」的時代,甚麼祖國是我們的未來, 真是笑壞人。

每每百年雪恥 只養出傻瓜

認識香港固然最重要,下一步應該學的是認識世界,中國不過是其中一環。現今資訊更發達,對比10年前的我,小孩有更多機會在香港認識來自全球的人,就算上 課時硬塞國民教育,下課後一樣會發覺是處處謊言。只要善用互聯網,在香港土生土長,窮家小孩一樣可以成為有視野的人才。用那種「百年雪恥」的大中國沙文主 義看世界,只會養出一群傻瓜憤青,只懂偉光正,後來卻發覺全國都是郭美美,草泥馬。

君不見最痛恨中共的人,少時都是讀親中學校的?

2012年8月20日星期一

港人視野為何愈來愈窄?

來港10年,早些年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又在創業初期,沒日沒夜地幹活,接觸朋友同事也都是討論工作的事情。對於工作之外的生活質量,沒有甚麼要 求,忙忙碌碌之中,倒也痛並快樂着。

別人問我,在香港生活好不好?我一般回答都是「挺好」。結婚後,家庭生活上了軌道,開始體會真正的港式生活,卻有了一些不同的體會。

一般周末,我們例牌的家庭活動就是看電影、吃飯、行街。因住火炭,最方便的兩個地方就是沙田和九龍塘。所有的飯館都反覆吃遍,所有的店舖都搜羅多次,遇到 沒有好看的電影,真不知道可以做甚麼了。慢慢地,我們也開始理解為甚麼香港人喜歡「行山」和「踩單車」,香港本來的地方就不大,除了一站接一站的 shopping mall,就只有往山中跑。

資訊欠世界性 還去中國化

香港的資訊娛樂節目很多,但在看似信息全球化的環境之中,香港存在幾點致命性問題︰
首先,香港的資訊是有價的,沒錢就看不到世界杯,要不是輿論所迫,前一陣差點連奧運會都沒得看。其次,香港的資訊是選擇性的,報些比較八卦的世界新聞,再 對內地的「不良現象」做些批判,本港新聞重點以播放「激烈」行為為樂,看久了真會讓人覺得「香港就是全世界的中心」。

再有,香港的資訊在失去世界性的同時,還要去中國化,不說政治,就是對中國的歷史、地理、文化、藝術,甚至最流行的電視節目,香港人都非常不了解。如果你 問香港人誰是「孟非」,誰是「郭德綱」,誰是「劉歡」,恐怕知道的人沒有多少,更不要問誰是「趙本山」了。

缺乏世界性,再去中國化,本港暴力化,香港的資訊生活空間,基本無「視野」可言。所以,和香港本地年輕人接觸,雖然覺得人很nice,但會令人覺得無趣, 恐怕就是由於這種視野環境造成的。

開放電視牌照 推公民教育

當然,有錢人是不缺乏視野的,可以世界各地、大江南北走走看看,夏天去英國納涼度假,冬天去瑞士滑雪,有了視野,自然也有了對問題更客觀的看法。但如果普 通本地人的生活,除了行山,找館子吃飯,不看書,只看TVB和八卦周刊,困在香港這個小島之上,未免視野太狹隘了。這些年來熱熱鬧鬧的「本土運動」,固然 有其值得尊重的道理,但接觸其中的人,總覺得其思考問題的視野過於狹隘,缺乏文化和內涵,類比我很欣賞一句說法,「Knowledge without goodness is dangerous(無良的知識是危險的), Goodness without knowledge is weak(無知的善良是脆弱的)」。

香港人需要對世界和中國有廣闊的視野和認知,所以,我支持開放更多免費電視牌照,推行適當的國民教育和公民教育,並設立文化局,拓寬香港人的視野,因為 「我們能看多遠,我們才有可能走多遠」。

2012年8月13日星期一

黃金100日 小膠粒見大缺失

150噸聚丙烯膠粒在颱風期間被吹落海,特區政府被弄得人仰馬翻。究其原因,乃是政府誤判政治形勢,作出錯誤決定,和部分局長政治技巧不足。梁班子在上任 後第一個月便頻頻出事,是不是想市民以後都記着這些不足?

官員慢半拍 膠災炸彈無人理

膠災事件發生後,特區政府毫無危機處理的意識,政治判斷出錯。先是特首梁振英沒有縮短或取消前往蘇梅島的結婚周年休假,親自處理事件;後是食物及衞生局局 長高永文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分別在7月31日及8月2日知道事件後,沒有即時、迅速地作出反應,如召開記者招待會交代事件、親身到現場視察情況等。這樣 予人的感覺就是,沒有人在領導,也沒有人在處理危機。

和前美國紐約市長朱利安尼,特區政府的表現和前者比較,可謂天淵之別。911事件在早上8時45分發生後,朱利安尼在9時便已到達現場,指揮救災。他在自 己的回憶錄中也提到,應對危機的最佳方法,就是親臨現場,掌控局面。總而言之,領導要被看得見(Leadership must be visible)。

事件還沒有完結,到了特區政府如夢初醒後,派出高官到膠災的重災區視察,但部分局長政治技巧不足,「做show」也做不好。黃錦星在愉景灣視察膠災災情期 間,慰問在場執膠的義工,義工回應時表示希望局長一齊執膠,黃錦星有點不知所措,之後竟然「牛頭唔搭馬嘴」地詢問「支唔支持垃圾徵費?」,顯然在政治溝通 上準備不足。

壞印象成形 施政再好亦難挽

如果是專業的政客,即使遭到責難,也能「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黃錦星如此表現,可能與他只是一名建築師,政治歷練不多有關。但無論如何,黃錦星現時貴為 局長、政治人物,總不能不擅於與公眾溝通吧!

政治上有所謂「黃金一百日」之說,在新政府上任的首一百日內,便會對新政府形成「既定印象」(Perception),此印象一旦形成便很難改變。梁班子 在上任後第一個月便頻頻出事,例如政府早前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涉及出租劏房事件,也是和官員誤判政治形勢、政治技巧不足有關。如果再 沒有改善,公眾對梁班子便會定形,之後施政即使再好,也是回天乏術了。

2012年8月6日星期一

年輕人上車 應多等一兩年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80後,工作了幾年,已累積了一筆財富,差不多足夠支付一個上車盤單位的首期支出,正在思考應否買樓。然而,經過多重考慮,我認為現時 不是置業的最佳時機。

展望短期內,我認為樓價再上升的空間很可能已不大,主要的原因是香港的房屋供應在未來幾年會不斷增加。根據運輸及房屋局的資料(截至今年第二季末),未來 3至4年的潛在新供應會多達6.5萬個單位,遠較2008至2011年4年間的落成量3.88萬個單位為高。預期新政府很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居屋供應,興建 「居屋以上」的資助房屋,及增加土地供應。

雖說新增的房屋供應會比過去幾年為多,但如果需求沒有減弱,高企的樓價應可得到支持。此外,按揭利率是決定購房需求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著名地產分析員林 奮強早前接受訪問時說,由於內地放鬆銀根,國際上的銀根仍會繼續十分寬鬆,他不認為樓價在下半年會下跌。而且預期美國聯儲局可能在10年內也不會加息。

經濟放緩 購房需求減

除利率外,香港就業巿場的情況亦是影響購房需求的一大因素。目前香港失業率處近年低位,反映就業巿場的情況很不俗。可是,近期香港經濟增長已顯著放緩,如 果情況持續,就業巿場的情況將會變壞,大大打擊購房需求。

另一方面,最近新政府決定,容許5,000個合資格白表申請人,在明年可以申請免補地價購二手居屋,相信可減少部分市民對私樓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恒隆地產將封盤多年的樓盤浪澄灣推售。有不少評論指出,這意味着恒隆地產的管理層認為香港樓市快將見頂,因為恒隆一向以善價而沽見稱, 這樓盤對上一次推售的時間為2007年年底,為上一次香港樓巿見頂之時。其董事長陳啟宗先生在今年初出版的公司年報便直言,「我們會耐心窺準適當時機以求 取得最大利潤。畢竟,我們只能把每項物業出售一次!集團現仍處於淨現金狀況,並無出售壓力,坦白說,此乃出售貴重資產的唯一方式。」

供應續增 樓價難大升

我想,陳先生的這一番言論,以及其公司近期的動作,代表這位身經百戰的地產商人認為,香港中價樓的樓價再上升的空間已不多。

當然,即使是最出色的投資者,也會有預測出錯的時候。在低利率和高就業的背景下,樓價在短期內急跌的機會應不太大。但由於新增房屋供應將不斷增加,樓價大 升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香港經濟增長剛開始轉弱,對就業巿場造成的壞影響有多大,仍是未知之數。最近不少投資銀行和會計師行在進行裁員行動。另外,今年以來,自由行消費放緩,我 擔心這股裁員潮可能會蔓延至零售、飲食和酒店業。所以,我認為現在不是買樓的時候,還是多等一兩年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