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4日星期一

內地生港漂 融入求生紮根

又到一年開學時,香港的各所大學裏迎來了一批新的內地學生,本科生加研究生,總數超過1萬人。

我們每年組織畢業留港的內地生校友去學校搞座談會,和新生分享經驗,幫助他們融入香港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每所大學講一輪,聽眾不過數百人,影響總是有 限。

抱着美好想像 內地赴港

最近內地某知名報紙發表了一篇文章《懸浮的精英》,分享在港就讀就業的內地青年生存狀態,引起廣泛的討論。但以過來人的經驗看,這篇文章視角比較偏頗,難 以準確反映這一群體不同層次的狀態。

在香港就讀就業的內地青年總人數估計不少於5萬,年齡區間主要是18至35歲,以生存狀態來界定,應以「融入」、「生存」、「紮根」三個階段分類。

消費水平高 居住空間狹

融入 很多來港讀書的內地學生,往往抱着美好的想像而來,但香港現實的文化和環境,對他們多少都會有一定的衝擊,語言溝通存在障礙,學習和生活的方式不同,消費 水平較高,居住空間狹小等。能否適應並融入香港社會,對香港社會產生感情,是第一道考驗。我們經常說,既來之則安之,香港作為發展到最高水平的華人社會, 有其方方面面的優越性,抱着學習和謙卑的心態,融入的過程就會比較愉快。

生存 畢業後能否留在香港就業發展,找到生存的空間和角色,是第二項挑戰。無論是「港漂」還是「懸浮的精英」都是指處在這個階段的留港就業內地畢業生。薪酬水平 低,工作任務重,生活空間小,情感壓力大,是這個群體常見的狀態。正因為如此,雖然約一半應屆內地畢業生在畢業後首年選擇留港,但能夠堅持5年以上的,不 足20%,甚至部分居港7年已成為永久居民,最終仍然選擇離開。

懸浮精英 紮根開創生活

紮根 有小部分人,居港7年,年過而立,結婚、生子、買房。這批人在事業上已經有了一定的位置和角色,雖不是位高權重,但對於職業發展已經有了清晰的認知和看 法,對於生活的道路也有了明確的規劃。家在香港,成為這批人的普遍共識,對香港社會方方面面的關注也比較廣泛而深入。他們已經沒有了「懸浮」感,踏踏實實 地工作生活在香港,為父母、愛人、子女努力創造美好的生活。

其實內地每年都有數百萬年輕人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到北京、上海、香港這樣的國際性都市,都必然面對同樣的衝擊和挑戰。坦然面對,努力奮鬥,每個人都會找 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和土地。站在起跑綫上的內地生們,加油!

2012年9月23日星期日

容許自主學習 培養科技人才

多年來我有一個猜想︰電腦科技這回事,學校沒法教的;要駕馭科技,只有花時間長期浸淫,和些許天份。

在矽谷工作,常問同事和朋友一個問題去印證這個猜想︰他們的電腦技術是怎樣鍛練出來的?

有很多個不同答案。一種是在中學時期,因榮譽驅使參加編程比賽,因而學習電腦;另一種是本身對科技極有熱誠,為玩電腦而玩電腦;再有一種是求財心切,架設 伺服器經營網站寫程式賣錢,所以緊追科技發展。事實上,萬法歸宗,只要持之以恒,皆可使人駕馭科技。而重點在於,在眾多答案裏,沒有人認為正規的課堂有 效。

網上混沌無序 實戰遠勝課本

軟件工程師的基本工作,是一個從混沌無序的互聯網,從成千上萬的軟件套裝裏,依據自己需要,找尋合適的組件,在要麼過時要麼欠缺的組件使用說明上,領會怎 樣把組件裝在一起,然後應付系統裏無數條神出鬼沒的臭蟲。需要的,往往是幾近本能反應的應對能力,只能從不斷實戰和無數失敗經驗中而獲得。條理井然的課 本、對錯分明的考試絕不可能教曉學生電腦技術。

包容「胡作非為」 從興趣培才能

我的母校九龍華仁,有很多舊生在矽谷工作,跟那時學校的運作模式有莫大關係。她本着耶穌會自由自主學習的信念,主張幫助學生找尋自己的興趣,學懂思考和自 立解決難題。電腦室裏的電腦任用,學生可以自行把電腦重灌,然後胡作非為。若果學生忙着玩電腦搞活動,可隨意曠課欠交功課考試零分,最重要專心應付學生們 有興趣的事。

於是,一位師弟在中六時,已經在《Linux Journal》撰文教人架設視頻伺服器(可想像為2003年的YouTube),幾年後更被選為該雜誌最佳文章之一。一位師兄,中五會考前夕仍泡在電腦 室裏玩Thin Linux(可想像為1999年的Virtual Desktop),後來30歲不到已成為Kindle Fire Platform的頭頭。筆者中六才開始玩Linux,卻玩出大頭佛,電腦被駭客入侵,學校竟接獲美國國防部電郵,投訴我旗下的電腦攻擊美國政府,廢柴如 我,最後也能在矽谷立足。

每每回想自己的中學生涯,如果學校沒有容許學生自主學習的胸襟,讓我們稍為犧牲公開試成績,如果學校不容許曠課,學生根本不可能撥出時間,學習書本不可能 傳授的電腦技術和解難方法,母校的師兄弟也未必有今日成就。如果香港想培養多些這樣的科技人才,或者應該試行「華仁模式」。

2012年9月17日星期一

泛民回歸基本 由地區工作做起

泛民主派在立法會選舉失利,得票率下跌加上配票失敗,地區直選議席減少。

泛民愈玩愈縮 恐被邊緣化

其實不只是立法會,泛民在過去的區議會選舉中,已不停失去議席;在特首選舉,泛民代表何俊仁也一直處於「陪跑」位置。在各級選舉表現不振,長此下去,泛民 的生存空間只會愈加萎縮。立法會選舉中,泛民得票率下跌至新低的56%。其實泛民和建制派的得票率自2004年立法會選舉起,已不斷收窄,今次連傳統的 「六四黃金定律」也被打破。

建制派今次更能「神級」配票,在精確的動員下,不少議席僅贏對手數千票。泛民則配票失敗,港島、九東、新西均「贏選票,輸議席」,地區直選35席,只取 18席,差點少於一半。情況如果延續,泛民在地區直選、功能組別,都會淪為少數,在立法會中被邊緣化。

其實在區議會選舉中,泛民已持續被邊緣化。2003年區議會選舉,泛民在400席中取得約160席,之後「愈玩愈縮」,2011年只取得約80席,議席減 少一半。泛民的慘敗離不開地區工作不足。

至於特首選舉,今屆建制派有兩名候選人,梁振英在政治光譜左邊(支持政府干預市場、財富再分配),唐英年在右邊(支持自由市場)。泛民一向以來左傾的民 生、社會福利政綱,則被梁振英吸納,並包裝得更左、更福利主義。泛民在左、右兩大政治論述之間,變得可有可無,泛民代表何俊仁也只有約10%的支持。

泛民在各級選舉中,面對持續被邊緣化的危機,應該歸回原點,做好地區工作。區議會選舉的主題,就是地區。巴士站翻新慢、溝渠淤塞,哪一個能解決問題,街坊 手中的一票自然便會投向他。

增黨內區議員 重建地區樁腳

地區工作在立法會選舉中,也有重要地位。首先,地區工作影響着候選人在當區的支持度。更重要的是,惟有進行地區工作,才能有區議員、地區樁腳。這些樁腳在 選舉中,能為政黨提供資源及各種有用的資訊,如有多少選民已投了票、投票傾向為何,均有助政黨因時制宜地訂定選舉策略,如要替哪位告急、誰又已「夠票」可 呼籲支持者「過票」予同黨支持度較低的候選人等。面對建制派專業、精準的配票,泛民惟有增加樁腳的數目,方可與之抗衡。

至於特首選舉,環顧世界各國的最高領導人,其實都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如要提升泛民候選人的支持度,地區工作必不可少。地區工作其實關係到區議 會、立法會及特首選舉,不知泛民的一眾政黨,何時才會加大在地區工作上的力度呢?

2012年9月13日星期四

何時方置業 考驗忍耐力

著名基金經理陸東先生在其著作《繼續傲行》中寫道,「我給自己設定的標準是,如果七年不能供斷,就不要買樓。分開三十年供,等於幫銀行打工。」

供款長 徒幫銀行打工

對很多人來說,陸東提出的做法不太可行,因為香港大部分單位的房價比一般人的收入高太多了。但不能忽略的是,其做法背後的理由。供樓年期愈長,利息總支出 會愈多。假設買家買一個價值200萬元的單位,做七成按揭,以按揭利率2.15厘計算,還款年期為二十五年所需支付的總利率支出,為還款年期為七年的支出 的四倍。

而如果按揭利率上升,還款期25年的總利息支出的增量,遠較還款期七年的總利息支出的增量為多。也意味着,當按揭利率大幅上升,還款期25年的供款支出會 大為增加,供款佔入息比例可能升至高水平,增加斷供的風險。

如果我打算買一個價值300萬元的單位,做七成按揭,所需要的首期支出為90萬元。假設還款年期為二十年,以按揭利率2.15厘計算,每月供款支出為 10,773元。如果要在七年內供斷一個單位,但支付差不多的首期和月供支出,我要購買價值180萬元左右的單位。

可是,現時香港房價高企,價值在180萬元或以下而可供購買的單位數量很少,主要集中在屯門地區,而單位面積偏細。所以不容易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單位。

我決定選擇等待。由於新增房屋供應將不斷增加,因此樓價有可能會調整,而上車盤的數量亦會回升。根據運輸及房屋局的資料(截至今年第二季末),未來3至4 年的潛在新供應會多達65,000個單位,遠較2008至2011年四年間的落成量38,800個單位為高。

供應增 2015年樓市有壓

事實上,私人住宅已施工的數量是在2010年時開始大增。假設建築期為4年,預期大量單位會在2014年左右落成。如果發展商是在樓宇落成前一年作預售, 新增住宅供應將會在2013年左右反彈。

不過,如果下年住宅單位需求如現在般旺盛,樓價未必會調整。但別忘記,根據施工量的數據作預測,2013年之後幾年的供應仍會持續充裕。所以我認為,由於 購買力很可能被在2013和2014年推出的大量供應所吸納,2015年才是真正考驗香港樓市承托力的時候。

展望短期內,由於供應過於緊絀和市場氣氛熱烈,樓價可能仍會急升。我可能會懷疑自己作的預測會否出錯,同時感到很困擾,後悔為何不早點買樓。這是考驗自己 的忍耐力的時候。不過,我還是認為,在供應大增前,不要以高價買樓,因為風險太大了。

2012年9月4日星期二

硬推國民教育 全城見證騙局

學民思潮由開學前數日發起行動,在政府總部紮營集會及絕食,要求政府撤科。中學生以往對社會政治的參與投入不多。面對國教科這洪水猛獸,這群以往可能也只 愛打機唱K的年輕一代也不再沉默,起來抗爭。社會大眾還有對國教科視若無睹的理由嗎?

年輕一代不再沉默 起來抗爭

據政府的公開諮詢文件,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目標包括「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幫助他們養成良好品德和國民素質」、「豐富生命內涵」、「確立個人 的身份認同」等。驟眼看,目標何等美好高遠,簡直百利而無一害。

雖然政府將國教科包裝得美輪美奐,但實際上,國教科卻是個意圖使我們墮入糖衣陷阱的超級騙局。國教科的真正目標,就是「加深學生認同祖國及對國民身份的自 豪感」。但認同與自豪,理應是發自內心的自然流露,現在竟然要透過教育去「加深」,豈不怪哉?

頌揚功績隱瞞罪行 何來自豪

我們必須要反思一個問題︰這個祖國真的值得我們去認同和自豪嗎?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曾說過︰「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綫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認識歷史,是作為國民的我們了解現政 權本質的最佳途徑。國教科大力頌揚中國現政權的功績,但對於其過去荒謬可怖的罪行,卻隻字不提。學生若認識到三反五反、反右運動、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的一 段歷史,知道這個中共竟可隨意扭曲人性、顛倒是非黑白,他們還可能對她感到認同和自豪嗎?

問題教材多的是 豈個別機構

香港人畢竟有判斷是非的能力,反對國教科的聲音不斷壯大,早前更有9萬人(編按︰主辦單位數字)上街表明反對國民教育。面對洶湧的群情,教育局局長吳克儉 竟指沉默的大多數家長和學生都支持國民教育。為了強推國教科,一位主管教育的官員竟將如此荒謬的邏輯宣之於口,不惜偷換概念,侮辱大眾的智慧,其行徑之卑 劣,實在叫人憤怒!

教育局官方編製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國情教材內容強調正面內容居多,如以江西鄱陽湖乾涸為例,讚揚內地的水利專家的努力,但內地專家一直質疑鄱陽湖乾涸與長 江三峽大壩過度蓄水而被人工破壞有關,該教材卻隻字不提。由此可見,為了「體現對國家的歸屬感」而隱瞞真相、歪曲事實,並非只是個別出版教材機構的行為, 而是政府力推國教科的卑劣手段!

真正的國民教育,應讓學生全面地了解國家的過去與現在,然後讓學生自行判斷應否對這個國家感到認同和自豪。若國教科有預設的立場,只是灌輸式的洗腦,根本 不配稱為「教育」,是個超級大騙局!不願受騙的你,還要沉默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