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3日星期日

容許自主學習 培養科技人才

多年來我有一個猜想︰電腦科技這回事,學校沒法教的;要駕馭科技,只有花時間長期浸淫,和些許天份。

在矽谷工作,常問同事和朋友一個問題去印證這個猜想︰他們的電腦技術是怎樣鍛練出來的?

有很多個不同答案。一種是在中學時期,因榮譽驅使參加編程比賽,因而學習電腦;另一種是本身對科技極有熱誠,為玩電腦而玩電腦;再有一種是求財心切,架設 伺服器經營網站寫程式賣錢,所以緊追科技發展。事實上,萬法歸宗,只要持之以恒,皆可使人駕馭科技。而重點在於,在眾多答案裏,沒有人認為正規的課堂有 效。

網上混沌無序 實戰遠勝課本

軟件工程師的基本工作,是一個從混沌無序的互聯網,從成千上萬的軟件套裝裏,依據自己需要,找尋合適的組件,在要麼過時要麼欠缺的組件使用說明上,領會怎 樣把組件裝在一起,然後應付系統裏無數條神出鬼沒的臭蟲。需要的,往往是幾近本能反應的應對能力,只能從不斷實戰和無數失敗經驗中而獲得。條理井然的課 本、對錯分明的考試絕不可能教曉學生電腦技術。

包容「胡作非為」 從興趣培才能

我的母校九龍華仁,有很多舊生在矽谷工作,跟那時學校的運作模式有莫大關係。她本着耶穌會自由自主學習的信念,主張幫助學生找尋自己的興趣,學懂思考和自 立解決難題。電腦室裏的電腦任用,學生可以自行把電腦重灌,然後胡作非為。若果學生忙着玩電腦搞活動,可隨意曠課欠交功課考試零分,最重要專心應付學生們 有興趣的事。

於是,一位師弟在中六時,已經在《Linux Journal》撰文教人架設視頻伺服器(可想像為2003年的YouTube),幾年後更被選為該雜誌最佳文章之一。一位師兄,中五會考前夕仍泡在電腦 室裏玩Thin Linux(可想像為1999年的Virtual Desktop),後來30歲不到已成為Kindle Fire Platform的頭頭。筆者中六才開始玩Linux,卻玩出大頭佛,電腦被駭客入侵,學校竟接獲美國國防部電郵,投訴我旗下的電腦攻擊美國政府,廢柴如 我,最後也能在矽谷立足。

每每回想自己的中學生涯,如果學校沒有容許學生自主學習的胸襟,讓我們稍為犧牲公開試成績,如果學校不容許曠課,學生根本不可能撥出時間,學習書本不可能 傳授的電腦技術和解難方法,母校的師兄弟也未必有今日成就。如果香港想培養多些這樣的科技人才,或者應該試行「華仁模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