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7日星期一

王者成功之道 心中要有團火

近讀蔡東豪的《金錢之王》,慢慢翻看5位被推舉為「王者」的成功故事,讀起來心裏又興奮又雀躍。然而,我對他們的具體投資理念沒有興趣(主要因為跟我的專業和興趣沒有多大關係),我關心的只有自己。我在想,究竟怎樣才能如書中6位主角(包括作者本人),一方面熱情亦孜孜不倦地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又同時能成為別人眼裏的王者?

5大金錢之王 性格迥異

是性格使然嗎?謙遜有禮(或裝模作樣)的君子會否較受歡迎?朝氣勃勃充滿自信(或囂張自大)的又是否較能給其他人信心?於求職面試時,基於自己的觀察,似乎謙虛的人成功機會較高。不過,若要分身飾演另一個自己,要在幾小時的面試裏連戲的難度當然不太高。但是,正式上班後,這場戲難以持久,遲早露出真面目。

書裏的5位王者性格迥異,比方說:充滿自信(或如蔡東豪所言——牙擦)的陸東、紮實內斂的鍾民穎、沒有耐性卻要事事滿分的葉維義等等,似乎不同的性格都可以成為一個王者。

是工作熱誠嗎?這樣才能使他們日以繼夜地工作和承受不同方面的壓力。本人現在仍身處於象牙塔內,心裏還燃燒着熊熊烈火,對未來還充滿期望(起碼,還能厚着面皮在報紙上大言不慚地說要成為王者)。但是,身邊在社會工作上三五年的朋友,總會潑冷水告誡說,這些正盛的烈火遲早會被殘酷的社會磨滅。

努力+勞力 「幸運是勤力」

說來也是,環顧周遭的人,似乎看不見書裏所述的王者?友儕間,能找到份合心意的工作的人已經少之又少,不是待遇太差就是工作太沉悶,每天都是返工等放工,一邊做一邊喊「坐多兩個月一定要轉工」的人屢見不鮮。似乎,維持心裏那團火是個必備條件。

在結語裏,蔡東豪綜合幾位性格迥異的王者故事,他們都付出過腦力勞力和耐性,一點一滴地累積功力和經驗,終究成為一位成功的投資者,從而總結出「幸運是勤力」的共通點。但是,這仍然解答不了「如何保持着心中的火」這個根本問題,心裏沒有火又何來勤力的動力?有能力保持心裏的火,是不是令他們成為萬中無一的王者的原因?本人年方25,並以「20年後成為其他人眼中的王者」為目標,又應該如何避免心裏燒得正盛的烈火熄滅?

2009年7月26日星期日

為了她、書展還是值得去

愛書的女友s tsui不怕人多,書展首天已擠了進去,巧遇這一幕(女孩捧著我們的新書《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看得津津有味),還窩心地拍下照片傳給我。

未來幾天我若到書展去,這個燦爛的笑容將是唯一的原因,如此專注的讀者深深打動我。
噢小姑娘我真愛死你。

(若對小書感興趣者,可於書展期間(7月22日至28日)造訪《經濟日報出版社》攤位: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館1號 1D16-29, 1D16-31
或在書展完結後於網上訂購。
詳情見此

相關舊文:
《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

關於這本新書,還想多寫幾句。
前幾天和一位年青的上市公司CEO聊天,談到曹仁超論世代交替那個訪問。CEO朋友問我:這個訪問很多人看過嗎?
我答是的。據我所知,不少「第四代香港人」在網上討論過,彼此之間也廣為流傳,心裏不服氣的大有人在。
他點點示意明白,但接著說,以他對曹先生的了解,那番話完全出自肺腑──即曹Sir真心認為自己沒有必要提攜年青人,想上位的話請自己爭氣。 換言之,閣下「嘈生哂」是閣下的事,動不了他老人家一根毫毛。

這位年青的CEO說,和我們這群「嘈生哂」的「第四代香港人」不同,他們作為四十來歲、「水尾」的baby-boomers,對仍然「緊守崗位」、喜歡指指點點的「第二代香港人」有另一套應對之法:
潛龍勿用。
先進駐心儀的範疇,盡一切努力裝備自己、熟習環境,不必聲張。俟一有機會,馬上取而代之。
「嘈生哂不管用的。」他說。

這我明白。他們打滾多年,只要策略運用得宜,時機一到,想見龍在田、或躍在淵可謂十拿九穩;但我們呢?「進駐心儀範疇」的門檻高得離譜,我們連守株待兔的機會也沒有。

於是,一些不夠實力改變制度的年青人,唯有「嘈生哂」,好歹可以發泄一下(所以七一上街的年青人這麼多);而一些有guts、夠實力的,就可以完全不賣帳,視僵化制度如無物,另行開疆闢土、訂立新的遊戲規則──比如說,搞Web2.0──即如我的朋友李景輝、宋漢生、Leon Ho那樣(有關他們的故事,可參閱前作:《創業2.0》科網六子蕩寇誌) 。

因為第二代互聯網對嬰兒潮來說根本是unconceivable的東西,用都未必用得上,遑論馳騁其中。在這裏,嬰兒潮無法指點江山,我們可以無拘無束,不必「聽人枝笛」。曹仁超不是說過「遊戲規則是我們SET的」嗎?Sorry,在Web2.0的世界,閣下那一套不管用了,你得聽我的。

回說與那位年青CEO的一席話,討論至尾聲,他忽地說:咦,你好著數喎。
啊?為什麼?我一頭霧水。
他解釋,當許多「唔知自己想點」的「第四代香港人」只會「嘈生哂」時,若你「識諗」,已比同儕優勝。
其實我從不覺得自己比同輩優勝──三年前加入敝報時,我已選擇了脫離主流的晉升之途。
即使我「識諗」,這也不過是因為幸運,不斷遇上許多恨鐵不成的鋼的師長,對我諄諄善誘。

但細想一下,這間接道出了我們這一代要脫穎而出的一大困難:競爭激烈,你必須成為行內最頂尖的1%,才能「有啖好食」;四十年前,也許你只須晉身首20%,都可以混得不錯。

「對,你們這代『冇得符碌』。」CEO這樣總結。他真是聰明絕頂。

《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柢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一九五七年秋天,毛澤東站在莫斯科大學的禮堂上,向中國留學生如是說。

書名:《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今日香港的青年人怎麼想?》
作者:耿春亞、黃雅麗 、葉宇堃、歐妙玲、鄧曉楓、鄭樂恒、鄭樂捷 
ISBN:978-962-678-587-4
定價:$78
出版日期:09年7月(書展有售)
圖書分類:社會文化/今日香港(通識)
出版及發行︰WHY出版社
規格:185mm(w) x 210mm(h)
頁數:240頁

***
(下文刊於經濟日報2009年7月17日《這時勢、該看什麼書》專欄

五月,一位生於1948年的財經界老行尊接受一本年青人雜誌訪問,談到世代交替時,老實不客氣地說,「點解我要讓個位出來?!對不對?我這個位置月入十幾萬,坐得好舒服,點解要我走啫?!我不單只不走,更專登不讓你上來!」

他還坦言嬰兒潮「話哂事」是理所當然的,「你們在香港一定唔夠我們玩,第一,遊戲規則是我們SET的;第二,我們在香港搵老襯搵了幾十年,財雄勢大;還有,…我們是一群人,不單只這一群,連官都是自己人,都是同一代,都有共同語言的嘛!WE ACT THE SAME,WE THINK THE SAME!」
(訪問全文見此

我們不知道這番話是真心的,抑或只是長輩以激將法逼年青人面對現實:上一代並非「老奉」要讓位,你必須自己努力爭取上位。當這篇訪談文章迅速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時,我暗下決心:無論如何,一定要把書趕出來,好好回應這番話。

那本書,就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前述老行尊的一番話,並非空谷足音,它可能表達了Baby-boomers對下一代的普遍想法:年青人不長進、不能挨苦、難以委以重任。總之冇眼睇。

香港的年青人真的如此不成器嗎?我不同意。
無疑我們成長在一個物質比較富裕的年代,沒有怎樣挨過苦,但這不代表我們不思進取。我們沒有改善生計的逼切需要,所以追求的目標比較虛無飄緲,也需要多一些時間來想清楚到底自己想要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鬱悶、會苦惱、會沮喪,我們需要長輩的理解與支持,但許多長輩卻認為我們「不知所謂」。

我們又面對超乎上一代想像的競爭。三四十年前,香港經濟剛起飛,各行各業求才若渴,你只要稍微有一點相對優勢(比如說,懂簡單英語),要找一份工作不大難。接著隨社會的進步,你也就平步青雲了。但我們不一樣。我們從幾歲大便要習慣競爭,否則進不了好的小學、好的中學、甚至上不了大學,最終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少許「相對優勢」哪裏管用,我們必須一生下來就「好打得」,懂不同樂器與兩文三語只是最低要求,還要既獨立又善於交際…(下刪一千字)。大人要求我們是全人,我們開始迷失自己。

年多前敝報《國是港事》版開了一個欄目叫「新香港人」,通過幾位博客,收集年青人對社會和自己的反省,目的正是希望閱報的「大人」有機會聽聽「細路」的心聲。一年下來,「新香港人」累積了八十多篇文章、近三百個網上回應,我們從中精挑細選,再加上新文章與部份讀者留言,輯錄成《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我們不期望一本小書會為社會帶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至少,我們希望上一代可以聽聽我們怎樣想。正如為本書寫序的呂大樂教授道:

「香港是一個沒有輪替的社會:政治上明顯如此,政治以外也不見得比較好。基本上,在過去十多年裏,我們不斷重複自己,而且重複到一個令人覺得極其納悶的程度。

香港社會需要在各方各面重新開放…將代際輪替閱讀為社會流動渠道淤塞,年青一代爭取『上位』遇上阻力,是片面的理解。真正的問題在於目前香港社會建制沒有放手,學懂欣賞新生代的專長、念頭,讓後者有更多機會憑著新感性付諸實碊。簡單的說,是還未聽清楚他們有何主張,便已經決定沒有必要聽下去。這種態度是當前香港社會求變的一大阻力。」

***

2009年7月20日星期一

北上工作 青年應如何面對?

上月看過一集關於「北上工作」的《鏗鏘集》後,我想了很多。節目訪問3個不同遭遇的年輕人,訴說着北上工作的體會。對我這一代人來說,北上工作是一個一定要面對的抉擇。

港市場飽和 內地發展空間大

不難明白,香港市場飽和,甚至萎縮。相對下,各行各業在內地還是有比較多發展空間。近幾年,香港企業加快進軍內地市場,我有很多朋友便被派往內地工作。

今時今日,除非你是在政府、教育或社福界工作,否則,我們總有機會回內地工作。分別在於北上的頻繁程度,是一個月數天、一周數天、還是長駐內地;另一分別在於工作地區,是位於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東三省,還是中西部。

為爭取在內地工作機會,節目中一位受訪者不惜降低工資,接受與內地人同等待遇。他憑着國際視野,對細節的執着等優勢,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發揮機會。我的朋友自往內地工作後,升職加薪的速度比在香港時快。更有些朋友下屬多達十幾人,得到在香港工作十多年可能也未必有的管理經驗。

工資較高 港人憂很快被淘汰

雖說如此,我也有很多朋友,對北上工作還是比較抗拒。他們害怕不習慣內地工作文化,特別是應酬飲酒文化。再者,他們不想離開家人和朋友,跟伴侶分隔異地。

其實,回內地工作是否就代表前程錦繡?也未必。不止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們計劃在內地工作幾年,得到一定經驗後,回香港發展;原因是他們擔心很快會被淘汰。畢竟香港人在內地的工資通常比同級的內地人為高,從老闆角度,多用內地員工還是較實惠和合乎企業長遠發展。始終港人的強項是其先進經驗和技術,內地人遲早也學會。但港人缺乏在內地工作較着重的「關係」,因跟內地人成長背景和文化不同,難於重新建立。

話說回頭,跟上一、兩代香港人不同,我們遲早也會失去可選擇留港工作的權利。無論北上工作是好是壞,我們總得要面對。

我在想,若要回內地,最理想的工作地區一定是廣東省。那麼我們不需要在生活方式上作太大改變,可在周六和周日回港與家人和朋友相聚。再者,廣東鄰近香港,那裏的人在文化上跟我們比較相近,相信我們較容易與他們溝通和合作。當然,我們時刻也要自我增值,保持競爭力,以增加謀生空間。

2009年7月14日星期二

香港再出發 由拯救毒海學子開始

曾特首近日宣布親率由各司長及局長組成的跨部門「抗毒小組」處理青少年抗毒工作,並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用「急速惡化」、「殺到埋身」及「當前急務」等字眼形容青少年吸毒問題的嚴峻情況。

與此同時,胡主席要縮短意大利G8行程,速速返回北京坐鎮指揮新疆事件。一個關乎整個國家民族和諧、一個關乎社會下一代的前途,他們的夏天實在不好過。

欠身份認同 青少年迷惘

作為新香港人,我的歷史知識和曾特首一樣也是半斤八両,在此不談新疆。但對青少年吸毒問題倒有一些見解。

我認為這是一個典型發達西方社會的現象。社會的富裕發展及貧窮懸殊令青少年被過分物質衝擊以致迷惘-不論是太富裕還是貧窮,他們都要面對同樣的問題。

青少年學生成長的最大痛苦並不在貧窮,而是在身份認同。在於覺得自己甚麼都不是的無助感-那種欠缺自我身份與自信的迷惑。於是有人入黑社會、童黨、為了「埋堆」而被迫做朋輩都在做的事。

鼓勵籌辦活動 發掘創意

所以,先要令他們人生有目標地行動。我們可以定下青少年義工/社會服務的最低時間要求(例如一年40小時)。做義工,既可以回饋社會,也可以擴大他們的生活圈子,並提高他們的社會視野與培養領袖才能。西方社會也有這些項目,效果不錯。

第二,針對貧苦學生,以獎學金的形式贊助他們參加政府投資的課外活動-包括音樂、體育與創意活動。

香港以前的音樂事務統籌處是非常成功的例子。但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源去籌辦音樂夏令營、校際運動會、小說創作比賽等等。這些項目都可以推動並裝備學生的創意,而創意並不是兩、三年就可以達到的。南美國家委內瑞拉的一個音樂家在貧苦地區推動音樂,也要數十年才取得重大成就。

社工壓力大 增人手紓困

第三,增加處理社區發展問題的社工。社工壓力巨大,而正如香港政府華員會社會工作主任職系分會主席梁建雄所說,香港的社工質素未必全球最好,但他們的工作量卻是全世界發達地區中最高的,所以在這方面政府絕對需要增加人手。

香港以前也有過全民運動,由反貪污到反垃圾蟲,都要經十幾年的努力才看見成果。人生能有幾個十年?下一代的前途也是香港的前途。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對下一代社會棟樑的拯救、為整體文化轉型,並建設一個向上流動性高的社會結構。香港怎樣再出發?就由這一仗開始。

2009年7月7日星期二

禁毒宣傳搵笨 不如鼓勵做o靚模

近來城中爆現大量「o靚模」。不是「靚模」,「o靚」指的是年幼,不及以往模特兒的身高標準的一眾女孩,突然湧現模特兒市場。有些只是中學生,已經賺到盤滿砵滿。有樣有胸,用作賺錢,着實無可厚非,有哪個男人不喜歡少女。

禁毒宣傳 標本不治

有人認為他們沒有當模特兒的氣質,只懂拋胸獻媚博上位,而且吹煙劈酒喪蒲癲玩,或者刻意整容扮模特兒,我想這是她們自己的事,既然有市場繼續如此也沒有甚麼問題,最多代表香港男性都沒有多少眼光欣賞真正的韻味而已。

忽發奇想,將她們與近來的新聞併上,為何她們會如此風光,而其他人不?比如說,為甚麼她們沒有吸毒(也可能有),被抓到,上庭後判到正生書院去?

政府的禁毒廣告貽笑大方,相信大家都知道。以為多做幾場騷,跟學生苦口婆心說「不可一,不可再」他們就不會吸毒,有誰會聽。心情差就要尋快樂,管甚麼後果。這跟以前的學生打架、吸煙問題,其實同出一轍,只是換成了藥物。

人生無目標 墮毒網

學生生活充實,忙到想喊,找到目標,哪有時間去吸毒。好像o靚模一樣,就算她們不出來賣身,懂點化粧技巧,在學校一樣是風頭人物,萬千寵愛在一身。不過出來做騷有錢搵,受眾更多,更加快樂。有些o靚模傳聞說是富家女,難道她為錢?可能只是為了目光。

問題出在沒有她們那麼幸運的人——平平凡凡,不喜歡讀書,甚至學校根本沒有一件事讓他們高興,這些人最易失卻目標,行差踏錯。沒有如花美貌,也沒有聰明才智,間中就想到不如撞牆歸西好了,突然發覺校內有平價好東西,high夠一天,鐘聲響起又放學,不知多好。

強制整容建自信 更勝驗毒

假如她們去做o靚模的話——大可以施施然逃課,出去接騷,曬兩吓肉,又賺幾百。看官會罵這是鼓吹崇尚物質,沒有精神價值;但學校的教育,勝者太少,輸家太多,了無趣味。賺到錢,人又快樂,何樂而不為?

不久後可能推行強制驗毒,用強硬手段防範學生吸毒。那只不過是一段空窗期,直至學生又找到新的享樂方式,解決不了他們的鬱悶。倒不如搞強制整容,讓大家都重獲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