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0日星期一

放下狹隘民族情緒 多察國情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議題本已相當惹火,再經近日一連串有着中港衝突象徵意義的事件,這問題可說是網上最熱的題目。很多人都將此定性為左翼與右翼論述的爭辯,指是開放與保守本土兩者之爭。

「雙非」涉內地政策

我認為這不但是把解決方針簡化為兩種對立的手法,而且更顯出尤以年輕人為多的網上意見,其實少發掘問題核心,以仇恨掛帥容易做出錯誤決定。

網上流傳一段新聞,說龍年初生的,是「一名嬰兒」——這類新聞一般重點是男或女,但相當諷刺的是,愈是隱瞞,大家就愈明白雙非父母問題有多嚴重。

自稱右翼的看法叫大陸人做「蝗蟲」,指是一群外來生物來搶佔本地的資源,政府應該阻撓這些孕婦,並修改基本法取消非本港血親的公民權利;自稱左翼的,則有訴諸中港一家的情結,認為應該接納這些移民,並使其接受香港教育,成為香港生力軍。

僅港角度忽視大局

然而,走到極端總非好事,不論是完全開放或是完全封閉內地人來港,我認為討論方向其實必須顧及中國的社會現實,而非單從香港角度出發,忽視大局問題。

比如一個例子︰有一家廣東人都是共產黨員,丈夫是鄉鎮幹部,第一胎是女孩,但社會壓力迫使他們要再生育追個男孩。一孩政策下,幹部超生等於仕途完結,既然不缺錢,來香港生第二胎可說極為值得。這個例子顯示的,是香港現時的問題,不再是香港自身的問題,還扯到共黨政治、一孩政策、追仔情結,甚至農村子孫分配土地問題。可以預見的是,不論在港出生能否得到身份證,「一國兩制」的香港始終會是大陸人的安全港,逃避大陸政策,以至出走外國。

仇恨簡化問題 須顧現實

我們還要理解內地人不斷接收到具大漢族思想的政治宣傳,中國富強了,所以到任何地方做甚麼都是老子的自由,不聽話就用棒打。這種思想是用來遮掩國內的問題,包括蒙、回、藏的分離問題,以及操控對日、韓、美等的反抗思想,結果用到香港身上,從內地論壇所見,很多人根本視一國兩制、港人自治於無物,是中國拯救了香港。反正香港也是中國地方,跑下來利用香港優勢,也沒有甚麼不對,於是就產生大量文化衝突了。

要是我們不能把握對方的社會背景和思維角度,盲目反對大陸人到港,我們就跟中共一樣,利用狹隘的民族情緒來處理事件,極容易擦槍走火。仇恨只會簡化問題,香港跟中國已經扣連在一起,多看大陸的消息,找出中港互動的出路,方是正途。

2012年1月16日星期一

評卷框架多 違通識本義

考評局發放通識模擬試題,當中有一題關於某官員(其實是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對八十後抗爭的批評,要求考生作出評論。

根據考評局的評卷參考,考生先要指出某官員的觀點,如權利的另一面是責任、社會是多元,不應壟斷思想、要懂得妥協等,然後逐一表達同意與否,否則可被視為離題,分數歸零。評卷參考這樣設置,其實很「死」,有違通識教育的原意。

知時事指缺漏 僅零分?

通識教育的目的,是在於培養學生的時事觸角和多角度思考能力,但評卷參考卻沒有將這些準則包括在內。舉例來說,如果考生這麼寫︰「資料中引用的是時任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的評論,當中『剛愎自用,車毀人亡』一句並沒有引錄」,根據評卷參考,這一段將不會有分。

真的頗為荒謬,考生能指出資料缺少的部分,代表他有留意新聞,知道事態的發展,有着時事觸角,但是很可惜,得到的卻是零分。這樣的話,是不是代表了在通識一科,留意時事並不重要?

再舉例,如果考生寫下這一段︰「香港政府可以不聽民意施政,在這樣的脈絡下談市民責任、多元社會、妥協並無意義。首先,特首的權力來自北京,港人理論上不能影響其去留,特首可以不聽民意;此外,盡管泛民和建制派議員在社會上的支持比例約為6︰4,但由於功能組別的存在,立法會內兩者的比例現約為4︰6。在扭曲的制度下,建制派有足夠的力量,為政府不得民心的政策保駕護航,如通過高鐵撥款等。政府獨斷獨行,官員卻侃侃而談市民責任、多元社會、妥協,是荒謬和諷刺的」,同樣也有可能因為離題而零分。

倡理性思維 有理應給分

可是,這樣的答案是就着題目作出合理引伸,跳出資料的框框,退後一步,以更廣闊的視野縱觀全局作出評論。而且,以上所說的,並非遊談無根,而是從香港的政治實況出發,指出八十後抗爭的深層次原因,當中,也有部分觀點是在唐英年講話後,知識分子、傳媒與之商榷時有提及過的。不過,評卷員可能只會和考生說︰「請就某官員的觀點直接作出評論」,還是零分。

通識教育的特點其實在於其開放性,答案是「對」是「錯」,甚至是「範圍內」還是「範圍外」,根本無關宏旨。只要考生言之成理、言之有物,在答案中有邏輯分析、理性思考,便可以酌量給分。現在的通識教育,要100%跟從資料提供的方向作答,怎樣訓練學生的多角度思考?

2012年1月11日星期三

香港經濟 提防內房泡沫爆

相信大家都會同意,近年香港經濟愈來愈受內地人的需求所影響。

從事房地產和零售業的朋友應很能體會到這一點。因此,可以想像的是,一旦內地經濟轉差,香港經濟也會受到影響。

內地樓市不振 要拖多久

最近一年多來,內地政府為了使熾熱的內地樓市降溫,推出了不少調控樓市的政策。近幾個月,調控樓市的政策效果愈來愈明顯。很多內地城市的住宅成交量在減少,更有不少地方的樓價也在下滑。

一些經濟學家預期,受前景不明朗和房地產商資金緊絀等問題的影響,內地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在未來幾個月將會大幅下跌,將進一步削弱內地需求。

其實這也不難明白,內地房地產產業鏈條長,跟很多重要行業如鋼鐵、水泥等有着緊密的關係。房地產投資轉弱,上述工業產出的需求會大大放慢,進而導致相關的工業活動減少。

另一方面,去年不少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大減,也使它們難以在今年,以及未來幾年繼續作大量基建投資。

樓市不振會對內地經濟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現時難以定論。我認為,這取決於內地樓市不振的情況會維持多長時間。當中的變數包括內地人對樓房的需求會否因樓價跌而回升,以及內地政府會在何時收回調控措施等。

內地若轉差 減內地人購港樓

我相信,現時內地政府的困難在於,如何從遏樓價和穩定經濟增長之間取得平衡。最令人擔心的是,內地會出現如香港在97年以後幾年的情況︰當意識到樓價跌幅太大而影響經濟之時,政府才推出政策支持樓市,卻遲遲未能見效,老百姓因而飽受經濟衰退之苦。

當內地經濟轉差,內地勞動市場轉弱,內地人的消費意慾應會受影響,從內地來港遊客的數量和消費金額可能會大跌。另一方面,內地人對香港住宅的需求也可能會減弱。

所以我呼籲,香港政府要未雨綢繆,為內地需求可能轉弱而作好準備,隨時推出認對措施,以支持香港經濟。而我們作為個人,在理財方面也許要保守一點,盡量減低不必要的開支,以保留充足的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