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5日星期一

員工據理力爭 毋須盲從啞忍

知算是好是壞,在小公司工作,個人的優點缺點都很容易給上司看盡。有好 些與40、50歲左右的人相處的經驗,相信是我們這一代人時常碰到的事,過程中互相學習。

我算是從事傳媒及出版類吧,很需要溝通能力。其一是對外與人溝通,蒐集資訊的能力。我的上司是傳媒界重要人物,工作20多年,人脈極廣,在他們面前,我們 這些初出道的小人物,可以在外界蒐集回來的信息,比起來簡直不算甚麼。

我總覺得我所知道的世界就是這樣,比如說我是資訊科技的發燒友,有甚麼新科技玩具、社交網站等,根本沒必要跟別人說,別人不會明白,更不要說是大你20、 30年,不懂打字的上司了。

多與上司閒談 有助兩代人溝通

但有次我跟上司閒談,方才發現,即使他的人脈有多廣,可是他們聽到的,很多時都是來自同輩的消息,年輕人的想法,你不說,他就不知道,而他們一直很渴求這 些資訊,好讓自己跟員工溝通到。

若環境適合的話,多談你自己社交圈子的新鮮事,對社會民情的看法,是填補了上一代人的一些空白,有助互相理解,甚至對工作都有幫助。近日我想推動一些工作 外的社會事務,跟上司談,借用上司的人際網,事半功倍。他更反過來跟我說︰「當時我們一代太專注工作,不關心社會,你做的是好事,應該做。」

近來看了一本書,當中有分析上一代人的部分,指他們是BoBos,不是小資波希米亞族,而是小資布爾什維克。40、50歲的港人成長時經歷的文化是雷厲風 行,天天向上,忘我工作,有目標就要達成,而且要最高效率,活像共產先鋒黨。

到我們這一代,我們總不能理解這種非人生活的工作模式,做到盡有甚麼好?不用休息不是效率更低嗎?目標可否放慢分階段達成?不過普遍的職場文化要求服從。

學習上代勤奮 但要走自己的路

可能這位上司經歷不同,他會跟員工說,你有甚麼不滿的,請想過另一個方案,啞忍只是愚蠢,你有能力說服我的,我大可以讓你做。我們認為要據理力爭的時候, 應要挺身而出,那管意見不合,只要你能證明你做得到,就用你自己的方式,盲從而不過問,只代表你資質有限,受填鴨教育荼毒。

上一代與我們經歷不同時代,我們不可能複製他們的成功方程式。我們要學他們的優點,也要反過來凸顯我們的優點,說明我們可以走得更前,走不同的路一樣可 行。

年輕人憂升職 大於加薪

自離開研究院,投入職場,在科技公司工作將近一年。跟很多打工仔一樣,我開始關心升職與加薪的問題,兩者息息相關,互為因果,我卻想不通哪個較為重要。

一如大部分公司,晉升與否,視乎閣下的工作效率和際遇。朋友因緣際遇地在產品的始創階段時加入一個三五個人的團隊,後來那產品水鬼升城隍,團隊的人數以幾 何級數暴增,朋友亦順勢飛黃騰達。

提升薪金 對生活質素改變微

不過早一段時間,我的工作上出現了一些轉變。科技公司突然決定終止我原來的項目,於是團隊所有人都要轉到公司其他項目去。這些事情其實沒有甚麼大不了,在 環境轉變速度極高的互聯網行業,類似的事情屢見不鮮,一旦執行速度降低,就無以保持競爭力。

這個小意外,卻令我對自己的薪酬待遇另有體會。在這個項目裏,我投資了大半年的青春,所希望的就是自己跟項目一齊飛上枝頭,把升遷加薪都繫於這項目的成敗 裏。當被知會公司準備取消項目時,我苦惱了一段時間,因為這件事故必然會延遲加薪、花紅和升遷的進度。
我嘗試分析苦惱的原因,究竟主要是因為名譽(升職)或因為利益(加薪、花紅)?

先說利益。近年互聯網工業又再熾熱,連帶軟件工程師的薪金亦水漲船高。跟據統計,矽谷軟件工程師年薪為十萬美金,而且,這只是個平均數而已。我為自己計過 數,就算交過稅儲了錢,餘下的還頗為可觀。換而言之,假設購買力不變,如果可以把現有的待遇持續到退休,於我是可以接受的。反正,提高了的薪金,對於我的 生活質素,不會有多大改變,我實不應為自己用不着的金錢而煩惱。想通這點,心情頓時輕鬆不少。

升職快贏認受 升得慢輸俾人

然後考慮名譽。升遷,某程度上,是反映我這個員工表現的成績表。有機會升職,那理應代表公司認為我有能力去處理更重要和更宏大的事情。如果一個人長期無職 升,可能是他力有不逮,亦可能是人緣態度不佳,這個訊號不多不少總代表着一些事情。反過來說,當一個人有機會連升幾級,那多半代表他有些本事。

早幾年我踩盡油門,要較其他同學快,三年零八個月完成(通常需時五年的)博士課程,亦只希望別人覺得我醒。同理,如果我能夠以較其他人短時間升職,也能夠 我沾沾自喜。再加上,如果我「升得快」,能力被公認,工作機會(及帶來的其他利益)自不然滾滾而來,長遠而言才是重要的事。

項目被取消,短綫裏對薪金與花紅的影響實無傷大雅,但升遷進度難免受阻,感覺像「輸咗俾人」,想來是主要令我苦惱的因由。

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

冀政府重組 助青年「科技創業」

作為創業者,尤其是科技創業者,在香港是孤獨的。

香港年輕人用iPhone是天下第一,但要說讀科技工程,從事高新科技行業,就沒那麼多人鍾意了,還是做「金融」比較時髦性感一些。

速設科技局 利產業調整

「科技」難吸引,枯燥乏味。「創業」更難,商業模式、團隊管理、資本運作,都不是容易的事。「科技加創業」絕對不是香港年輕人的菜。但年輕人要尋找更多出 路和發展空間,與傳統產業和市場競爭,香港必須調整產業結構,促進高新科技產業及創新創業的發展。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科技局,想來也是基於類似的目標。

當然,科技創新創業,不能靠政府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政府引導推動,在市場上產生實實在在的效果,人才才能凝聚。商業社會,聰明人總是往高處走,選擇有前途 的行業和工作。我在畢業時比較自主科技創業和其他職業選擇的差異之後,做出創業的決定,不僅僅是理想,更是實實在在希望獲得的價值和成功。

政府的扶植政策並不能保證任何人成功,最終取得成功,靠的是人才本身。也只有一批年輕人真的成功,比從事金融業、房地產更成功,才能讓社會、讓其他年輕 人,實實在在看到行業和產業的前途和希望,並投身其中。否則,科技加創業,在香港永遠不會有發展。

很多內地朋友來香港,對香港人的評價是︰香港人真文明!可是抱歉,沒人跟我說,香港人有文化。而去了台灣的朋友,回來都會說︰台灣很有文化,台灣人真好!

香港發展了這麼多年的商業經濟,已經達到華人社會的巔峰,shopping mall做的比歐美國家還要出色,管理服務世界一流。香港人重視自由法制,這種觀念也是源於促進商業經濟發展的需要,是保障商業發展繁榮的重要基石。在人 還不富裕的時候,追求經濟建設,絕對無可厚非,但人有錢了,如果沒有些文化,就容易讓人乏味。香港整體社會給遊客的感覺太商業化,沒有人情味,就是重商輕 文的結果。

文化局谷文化 閱讀入手

我支持成立文化局,希望文化局局長先想想怎麼讓香港人,尤其是青少年多讀書。文化不只是搞話劇歌劇,搞影展畫展,文化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培養方式,就是閱 讀。當然,隨着時代和科技進步,現在人不僅讀書少,更是天天對着iPhone傻笑,兩歲的小朋友還不識字,就會在iPhone上劃來劃去。

生活方式的改變,對人的文化培養帶來衝擊,文化局如何幫助香港人多讀書,成為有文化的人,會是極具挑戰的任務和目標。

無論誰做了科技局和文化局的局長,大家都應該多包容與支持,畢竟這是香港比較薄弱的部分,想讓大家滿意,絕非一朝一夕。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抗戰23 年 六四真的假不了

「但有一個夢,不會死記着吧——」今天六四,相關的歌曲在我的腦中縈繞不散。近年,歌曲名單中多了這一首︰「你我霎 眼抗戰二十年,世界怎變,我答應你那一點,不會變——」

是的,轉眼間已經是第23個年頭。對不少如我般20歲出頭的年輕人來說,其實並沒有六四的第一手資料,那為甚麼仍然 可以大聲地喊出「平反六四」的口號?

支聯會每年都鍥而不捨地舉辦六四晚會,我想這是最重要的因素。自懂性以來,看着年復年的晚會,心中便埋下的一個大大 的問號︰究竟發生了甚麼重要事情,值得成千上萬的人,每年都在維園手持蠟燭的悼念?

民運歌聲 父母留烙印

接下來的事,就很順理成章了,去問問家人、老師甚麼是六四,再自己看看舊報紙,上網找找資料。不知道有沒有同輩和我 一樣,父母平常都不是對政治有太大的興趣,惟有對六四,似乎卻有那麼一點點的感觸。我媽媽更說出這麼的一句︰「那時候,近乎每日都聽到《血染的風采》,每 次聽到,都很感動,甚至有想哭的感覺。」原來,六四的烙印對我們父母一輩來說,是這麼的深刻。當然,這也影響了我對六四的取態。

中學時,我第一次參加六四集會,親自舉起燭光,親自喊出「平反六四」,對六四的感覺,自然又深了一層。不過,這一切 都不及網上世界那麼精采。

上網想更清楚六四,卻看到另一些觀點,如︰1.如果六四沒有發生,中國不會如此繁榮;2.導致開槍鎮壓,學生也有責 任;3.六四死傷者,不是學生,而是解放軍。其實,這些問題都曾對自己產生過衝擊,令我思想激盪︰是不是我對六四的認知出了錯?

 方政等人經歷 六四鐵證

不過,我們也很快釋然,因為在網上同樣也有着一切問題的答案,例如︰1. 如六四沒有發生,中國可能變得比現在更好,經濟既繁榮,官員的貪污又不會太嚴重;2. 縱使學生也有責任,但這不能令政府開槍射殺手無寸鐵的平民的行動變得合理;3. 網上各張圖片、各條片段,都是鐵證,當然少不了現任工聯會會長鄭耀棠為六四遊行的照片、候任特首梁振英譴責六四的廣告。而今年,方政繼熊焱、呂京花後,是 第三位來港出席六四集會的民運人士,在他們身上的經歷,也是六四的鐵證。

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不啻是一次自身的大思辯,令我對六四的認知更深。現時在網上討論區看到甚麼「客觀地討論六四事 件中,學生有無受傷」的帖子,不必與之辯,只須一笑置之的回應︰「那我們也客觀地討論二戰時,日軍攻入南京,中國人民有無遭屠殺吧!」事實就是事實,真的 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有辯論的需要嗎?

看着網上各種討論,經過自己的理性分析思考,我只會對平反六四更堅定。我相信,「無論雨怎麼打,自由仍是會開 花……」,我相信。

2012年6月2日星期六

新政府新機遇 毋庸太悲觀

一個多月後,香港新一屆特區政府就會正式上任。記得3月底特首選舉投票結果剛公布後,一些人為結果而感到擔憂,說要離開香港,移民到他國。兩個多月後的今 天,似乎不再聽到有人說要移民了。

也許他們都是說說而已,沒有真正落實此想法。不過,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難道他們擔心新政府會比現屆政府做得還要差?

出現上述想法很可能是因為新特首的背景和思維跟現政府的很不同,有些人擔心香港未來會有很大的變化,怕的是變得比現時還要差,至少就某些方面而言。然而, 他們是否過於悲觀?也許,將來香港會變得比現在好。

憂慮未來 何不順勢迎轉變

我認為,作為小市民,我們實不應對不確定的未來感到憂慮或興奮,因為難以作出準確的預測。香港未來的發展很有可能不如想像般差或好,為此而影響目前的情緒 很不值得。

不過,未來幾年香港似乎會比過去幾年來得不穩定。自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全球經濟常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每隔幾個月,總會發生一些事件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 進而影響環球經濟的發展。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系,很受外部需求波動的影響。

大部分人都傾向過着穩定的生活。但在不確定的時代,追求穩定很可能是愈來愈吃力的事。既然是這樣,我們不如順勢而行,學習面對轉變。可以做的準備是減少自 己的負擔,以便在轉變來臨時,自己可以更輕鬆地面對︰例如可以在理財方面作保守的選擇,盡力減低負債。

新思維解決問題 迎新時代

另外,我想強調,當周遭環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要解決問題,如果我們仍沿用以前的方法或理論,很可能達不到想要的結果。我們要重新了解人和事的本質的變 化,以確定問題的重點在那裏,然後依此而修改原有的做法,決定要多放時間做哪些事件,少放時間幹另一些事件。

無論如何,個多月後,將會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也許我們初時會不太習慣。但別忘記,轉變會帶來新的機會,如果我們能把握新機會,我們的日子應可以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