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8日星期一

香港生活逼人 律己奮戰抗逆

愈來愈感覺到,在香港生活,就算要求不高,開支也不小。特別是當結婚時,花一大筆支出似乎是無可避免。根據生活易網站去年所作的調查顯示,香港新人的平均結婚開支就達28.2萬元。生兒育女的話,又要為如何負擔教育費、子女生活開支等而煩惱。

港人期望愈大 失望愈大

另一方面,房價又那麼高,買了房子後很可能要長期地將大部分的收入用作償還房貸。早前在網上流傳的一篇「21世紀,月薪三萬元的港人」文章,故事主角由於要擺酒和買樓,慨歎「連翠華都吃不起」。雖然這不一定是真實的故事,但廣受流傳,看來得到不少香港人的認同。

我認為,成家立室的開支大,就是香港人要面對的殘酷現實。我看不到上述現象在短期內有任何改變的理由。我們不要做樂觀主義者,期望像上世紀70、80年代 大部分香港人生活素質皆提高的景象會再回來,否則只會失望。這是我看過著名企管書《Good to Great》裏的「史托克戴爾(James Stockdale)」的故事後,所學到的做人道理。

史托克戴爾是在越戰期間,在越共戰俘營被囚禁的一個美國軍官。作者問史托克戴爾,在戰俘營被囚禁的人中,「哪一種人通常無法堅持到最後?」他說,是樂觀主義者(optimists),因為他們總是期望在短期內被釋放,但經歷了預期多次落空後,不少人因心碎而死。

開源節流 還須力保健康

史托克戴爾接着說,他從這個經驗中學到了很重要的教訓,就是你不能混淆下列兩件事:一方面,你需要懷有最終能取得最後勝利的信念;但另一方面,你要以紀律 去面對殘酷的現實。根據書中所述,史托克戴爾挑起戰俘營指揮官的重任,既要和越共周旋,又要盡一切努力,幫助更多的戰俘不至於崩潰並設法存活下來。 最後他在被囚禁8年後才被釋放。

《Good to Great》作者將史托克戴爾這種二元心態為「史托克戴爾矛盾」,認為這是卓越企業的一個重要特質,相反,一般企業面對殘酷現實之時,很多時會相信困境很 快會過去,不肯積極地改變策略來迎接改變。到了他們認知到困境會持續之時,才作改革,就為時已晚,因為大局已定。

我認為,一般香港人面對成家立室開支大的問題,要積極去開源節流。不過,我明白,大家不一定有很大的空間做上述的事情。所以我反而想提出,我們要努力做自 己能力範圍內可控制的事,如多做運動、早睡早起、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等,以保持身體健康。畢竟,身體健康是應付殘酷現實的最基本條件。

2013年1月21日星期一

美軟件工程 用中國「廉價」勞工?

上星期網絡上廣傳一則關於軟件行業的有趣新聞:一名年薪達25萬美元的美國軟件工程師,被公司發現他把自己的工作以五分之一的價錢,外判給一間於瀋陽的承包公司。

跨國公司減成本 外判中印

承包公司遙距登入工程師的戶口努力工作,而工程師每日傍晚寫電郵向上級滙報進度,以製造他辛勤工作的假象。

這則新聞跟近十年有關全球化的討論同出一轍,跨國公司把工作外判往發展中國家,從而減低經營成本。例如電子產品的生產綫都移到中國大陸、跟英文有關的後勤 工作如文件校對都移到印度、軟件公司都在中國和印度開設研發中心等。六、七年前,我在考慮把自己的青春和前途加注在電腦行業,最擔心的正是軟件業把研發中 心轉移到低成本國家的大趨勢,我怕日後會被人搶飯碗。

如此易外判 難怪飯碗不保

身在矽谷工作的我所經驗的,卻跟上述的說法大為迥異。我設身感受的,不單是研發工作不可能轉移到低成本地區,而且軟件公司更希望盡把所有工程師聚在同一個 辦公室裏。就以傳聞中矽谷工程師年薪平均為十萬美元計,同一開支在其他地區至少可聘請四、五個人,但這就無法解釋為何美國的專業工作簽證(H-1B)多為 軟件工程師,也無法解釋為何在金融風暴裏加州矽谷的樓價有升無跌。

原因不外乎一塊白板。無論現在的通訊科技如何發達,尤其在討論抽象和複雜的問題上,高清視像會議如何讓遠在天涯的同事們若比鄰地會面,也及不上在白板上一人一枝水筆龍飛鳳舞地溝通。

1月上旬,我因為私務回港,其間透過電郵和VPN(虛擬私家網絡)繼續美國的工作。我的工作主要為分析數據,每日收工時,把分析的假設、基礎、過程、結論 通通寫在電郵上,然後發給在美國的同事,美國同事亦會寫同樣的電郵。於是,我每日總花上3小時讀電郵,以緊隨同事們的工作進度與思考過程。但事與願違,電 郵縱然愈發愈多,卻不見得能夠把雜亂紛陳的分析過程解釋得條理分明。這個溝通困難,令我確切地體會到,回到美國跟他們三口六面地討論才是正途。在回美後, 我和同事們只花了半小時,就在白板上完成討論。

我發現有些工作,尤其是抽象複雜、沒有明確問題和解決方法的分析工作,極難外判。那則新聞的主角,他的日常工作竟然可以輕易地外判,自不然要擔心飯碗問 題。反過來,我自己這份工,莫說是外判,就連身處異地亦會出現溝通困難。所以,我的結論是,要保護飯碗,自得往這個方向走去:找份需要白板的工作。

2013年1月14日星期一

向惡制Say No! 港女500不再現

翻炒舊聞一則,為甚麼婚禮人情不多過500元要反面?事件炒作隨主人家婚禮過去結束,可是每天還是有多不勝數的酒席,禮金還是天天的收。婚禮形式過去幾十年不是沒有改變過,主人家怎麼步入如此困局,覺得收少點禮金,平衡不了開支就難以接受?

我覺得這事件可看的不只是爭論港女與否,放諸其他地方也有意義。

喜宴大同小異 是為滿足誰?

物價高漲,酒樓酒店價格上漲,而社會默認人情價不足,主人家當然煩惱。事件中有說法指若是酒店擺酒,今天人情應該給800至1,000元,主人家認為這才能勉強收回成本,且半生不熟的朋友也要邀請,盡量開源。難怪喜帖被戲稱紅色炸彈,若不是真正好友,心裏一定一肚氣。

總有些人求虛榮要富麗堂皇,但沒有理由個個皆是如此。大家心知擺酒席不只要滿足自己,更要滿足長輩。擺酒對賓客有甚麼意義?很多婚禮形式大同小異,由童年 照片開始、中場講幾段話、主人家爛醉送客,走過場了事。若說擺酒是為了讓親友知道主人家結婚了,但想要通知別人,現今方法太多,破費擺酒並非必然。只是若 前提是「酒一定要擺,又不能蝕本」,才會出現港女500事件。

婚姻是維繫社會穩定的制度,有政府監管,又有民間約束形式,但制度不是一成不變。怎樣結婚,我認為是考驗一對新人的策劃能力和執行能力,跟學習、工作、甚 至社運都差不多。遊戲有既定規則,但是有一定角力空間,適當安排,結婚形式可以慢慢調校到你想要的方案,甲選擇旅行結婚,乙選擇不擺酒不旅行只簽字,你操 作成功,大家認可,不是問題。

制度不相容要改 拒約定俗成

反之,你沒有意志,社會給你一套約定俗成的方案,你覺得無法抵抗就套用到自己身上,這個不一定是好事。不相容的制式虛耗心神,搞死自己。教育制度不對,不 想辦法,害死學生;經濟制度不對,害死基層工人;政治制度不對,害死廣大市民。制度不相容就要改,在位者迫你硬吞,不容許改變,時間一到,只能大爆發解 決。種票確保傀儡當選、藉發展計劃陰乾財政儲備、甚至連公司資料都不許查,不容挑戰權力,這不能維持多久。

社會不放鬆,遲早都會爆,爆完或者更好。港女500事件後,人們知道舊路不通,被迫擺昂貴酒席不是辦法,或會有更多人寧找新出路,矛盾自然減少。

2013年1月12日星期六

新一代少磨練 Hong Kong Style不再

聖誕節時,在九龍過港島的地鐵上,碰到一對年約60多歲夫婦,男人挺拔,女士端莊,到佐敦站,身旁空出一座位,男人環顧四周,第一反應看是否有人需要座位,數秒無人坐,男人淡然請夫人坐下,自己立於側,至金鐘。

上一代典範 拼博優雅淡定

我尾隨其後步出車廂,扶手電梯人多擁擠,男人攜夫人走上樓梯,拾階而上,出閘入太古廣場。這對夫婦是上一代香港人的典範,不搶座位,不爭電梯,我在旁觀察,不僅看到其優秀的品格素質,更是感受到心之嚮往的淡定而優雅,令人感動。

翌日,再坐地鐵,又遇一對年約60多歲夫婦,立於座位旁,到大學站,身旁空出一座位,還未等老人反應過來,後面衝出一名20幾歲年輕人一屁股坐上,旁若無人,塞上耳機,玩手機,中途接電話,以我對口音的認知,定是香港本地青年,非大陸遊客。

我母親今年也60多歲,告訴我她在深圳坐地鐵,幾乎每次都有年輕人讓座;但在香港,讓座的年輕人卻不多。

香港過去的光輝歲月,有時代的機遇;但更重要的是那時代香港青年人的拼搏與努力。那個時代的激情和輝煌,通過影視作品傳遍神州大地,直到今時今日,內地人 對香港的嚮往,其實都還來自於上個世紀的Hong Kong Style,內心感受和認知所有關於香港的美好印記,恐怕也都逐漸隨着那個時代的過去而消散。

我想,這也大概能夠解釋為甚麼至今,能讓內地人歡呼雀躍的,仍然還是已年過半百的四大天王。

文化作品最能反應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看看今天香港的音樂影視產品,沒腔沒調、自娛自樂、無病呻吟、故作姿態,早已沒有了Beyond和大時代的Style。如今要看激情與夢想,《超級巨聲》是不行的,恐怕要從《中國好聲音》中去尋找。

棍棒出孝子 港才有希望

一代人改變一個社會,有些「期待中國」的香港人常說,寄望新一代中國領導人,寄望中國新一代等。但香港如何寄望香港年輕一代呢?這種希望的寄託依據又何 在?即使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一個年輕人要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創自己的事業,追求自己的夢想,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和努力,勇於承擔,才能有所成。

沒有經過磨練的年輕人,可以「美麗」,但絕不會「動人」,可以「乖巧」,但做不到「淡定」。讓香港年輕人多經歷一些風雨吧,學學南韓人,地鐵裏必須給老人讓 座,老人教訓年輕人也不要客氣,畢竟「棍棒出孝子,風雨見彩虹」。

最後說一句,本文第一段中的男子,以我見識,認得是香港前任警務處一哥。那日所見,讓我肅然起敬,亦令我對香港警察隊伍的素質充滿信心。有高素質的公務員和警務隊伍,香港依然讓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