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2日星期六

新一代少磨練 Hong Kong Style不再

聖誕節時,在九龍過港島的地鐵上,碰到一對年約60多歲夫婦,男人挺拔,女士端莊,到佐敦站,身旁空出一座位,男人環顧四周,第一反應看是否有人需要座位,數秒無人坐,男人淡然請夫人坐下,自己立於側,至金鐘。

上一代典範 拼博優雅淡定

我尾隨其後步出車廂,扶手電梯人多擁擠,男人攜夫人走上樓梯,拾階而上,出閘入太古廣場。這對夫婦是上一代香港人的典範,不搶座位,不爭電梯,我在旁觀察,不僅看到其優秀的品格素質,更是感受到心之嚮往的淡定而優雅,令人感動。

翌日,再坐地鐵,又遇一對年約60多歲夫婦,立於座位旁,到大學站,身旁空出一座位,還未等老人反應過來,後面衝出一名20幾歲年輕人一屁股坐上,旁若無人,塞上耳機,玩手機,中途接電話,以我對口音的認知,定是香港本地青年,非大陸遊客。

我母親今年也60多歲,告訴我她在深圳坐地鐵,幾乎每次都有年輕人讓座;但在香港,讓座的年輕人卻不多。

香港過去的光輝歲月,有時代的機遇;但更重要的是那時代香港青年人的拼搏與努力。那個時代的激情和輝煌,通過影視作品傳遍神州大地,直到今時今日,內地人 對香港的嚮往,其實都還來自於上個世紀的Hong Kong Style,內心感受和認知所有關於香港的美好印記,恐怕也都逐漸隨着那個時代的過去而消散。

我想,這也大概能夠解釋為甚麼至今,能讓內地人歡呼雀躍的,仍然還是已年過半百的四大天王。

文化作品最能反應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看看今天香港的音樂影視產品,沒腔沒調、自娛自樂、無病呻吟、故作姿態,早已沒有了Beyond和大時代的Style。如今要看激情與夢想,《超級巨聲》是不行的,恐怕要從《中國好聲音》中去尋找。

棍棒出孝子 港才有希望

一代人改變一個社會,有些「期待中國」的香港人常說,寄望新一代中國領導人,寄望中國新一代等。但香港如何寄望香港年輕一代呢?這種希望的寄託依據又何 在?即使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一個年輕人要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創自己的事業,追求自己的夢想,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和努力,勇於承擔,才能有所成。

沒有經過磨練的年輕人,可以「美麗」,但絕不會「動人」,可以「乖巧」,但做不到「淡定」。讓香港年輕人多經歷一些風雨吧,學學南韓人,地鐵裏必須給老人讓 座,老人教訓年輕人也不要客氣,畢竟「棍棒出孝子,風雨見彩虹」。

最後說一句,本文第一段中的男子,以我見識,認得是香港前任警務處一哥。那日所見,讓我肅然起敬,亦令我對香港警察隊伍的素質充滿信心。有高素質的公務員和警務隊伍,香港依然讓我充滿期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