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6日星期一

網絡動員勢強 政府新挑戰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日前稱中策組是政府工具,會在網上平台搜集民意,被指是擴權監察網上輿論,但連日的討論,大都集中於中策組職權範圍,似乎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政府的確需要關注網絡政治(Cyber-politics)。

鍵盤戰士 齊走上街

其實,網絡平台對公共政策影響愈來愈大,政府需緊貼網上動態,避免施政失誤。查網絡動員早已是常態,網民不甘安坐熒幕前充當「鍵盤戰士」,而會走上街頭表 達訴求。筆者嘗試從慧科新聞資料庫(WiseNews)中搜尋6個關鍵字︰網上動員、網上群組、網上號召、網絡動員、網絡群組、網絡號召,探討網絡政治在 香港的現況。

隨着社交網站的普及,當網民遇上不同議題,均會建立Facebook專頁,滙聚「同聲同氣」的網友,表達意見,甚至是遊行示威。在年初到11月中,傳媒有 報道的網絡動員事件,2007年只有7宗,2012年則有54宗,包括「光復上水」、反國教運動、反對雙非孕婦來港產子等,5年間數字「八級跳」。

中港關係 火頭處處

不論最終示威的規模是大是小,上至「反國教大聯盟」在10日內,動員數以10萬計的人次反國教,下至4位球迷抗議運用公帑資助曼聯來港進行球賽,網民也曾在網上動員一番,以表達訴求。

即使網民未能親身到場聲援,亦可透過網上聯署表示關注,向有關方面施壓。以今年為例,近30%的網絡運動屬於網上聯署,參加人數動輒過千,甚至過萬,令抗議對象飽受壓力。

為甚麼現時網絡動員愈來愈頻繁呢?在54宗網絡動員事件中,有近一半是關於中港矛盾的,從這個議題入手,或許我們能一窺端倪。在現實世界中,近年來中港關係已是火頭處處,而網絡世界的資訊傳播方式,則更令港人不滿加速發酵。

以往媒體傳達信息,多靠文字描述,輔以圖像、照片。但在網上世界,則更進一步,可上載影片。短片能讓觀看者耳聞目睹,親歷其景,帶來更大視覺及聽覺衝擊。

「share」文化 矛盾升溫

一名中年女水貨客,早前因為攜帶的水貨體積太大,被港鐵拒絕入閘,遂在閘口「碌地沙」表達不滿。相關情況被拍下來,並上載至YouTube。要控訴水貨客的無賴和不守規矩,這樣的短片,比靜態的圖片、文字的描述,威力要大得多。網民在看過類似的短片後,有較激烈的反應,不難理解。

而且,網上還有「share」和「讚好」的連結文化,令更多人關心和中港關係有關的議題,及令矛盾升溫。以上述的短片為例,早前便有不少網民爭相轉發,朋 輩之間也以此為茶餘飯後的話題,令人覺得不去看看,便彷彿損失了點甚麼。當然,在看完短片後,人們很有可能會更留意中港融合帶來的問題,甚至進而對中港融合愈來愈有保留。

現今的政治,其實離不開互聯網。網絡上的短片,和互聯網連結的威力,往往令一些事件迅速發酵,演變為政治風波。不知政府是否已有足夠的準備,迎接網絡政治帶來的挑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