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1日星期一

資訊度身而造 比鄰反若天涯

情人節雖已過了差不多一個月,但卻有朋友於矽谷工作多年後回港工作,告訴我他在港的情人節感受遠較美國強烈。
筆者旅居美國,感同身受,總覺香港的節日氣氛遠比美國濃厚。我嘗試解釋原因,卻聯想到去年一個網絡漫畫網站為世界各地網民所開的一個玩笑(見http://xkcd.com/1037/)。

有天,我如常在辦公室觀看該漫畫網站,竟然發現自己公司的名字,顯然那漫畫是為我公司度身而畫。然後,在討論區發現其他公司也有同樣的現象。原來,該網站 的主人為不同機種、瀏覽器、地區、公司等畫了不同的變種,然後根據來源地址和其他資訊去決定所顯示的漫畫。幾個人就算同處一室,網站顯示之漫畫亦可相異。 (網站http://imgur.com/a/faLz2蒐集了40多幅前述漫畫變奏,讀者可參詳。)

科技愈發達 資訊愈個人化
這個玩笑,表面上跟情人節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他們都反映一個科技趨勢。隨着科技愈趨發達,我們衣食住行和所接觸的資訊都愈趨個人化時,或者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群人縱然在同一個地區生活,但每人感受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過情人節是個個人的感受,竟然也會橘越淮而為枳地因着地域而改變,大抵是因為美國矽谷位於市郊,行人路絕少行人,人們以汽車代步。一個人早出晚歸,很有可 能一星期不會遇上10個陌生人。相對香港,普羅大眾要穿過商場乘公共交通工具,無可避免地沾上其他人身上的節日氣氛,難免感受到情人節的壓力。

再者,互聯網世界流行個人化,Amazon顯示的總是我瀏覽過的商品,視頻網站推介的短片總隨着我的瀏覽歷史變化,資訊往往如那個漫畫網站,一切都為我度身而造。

看電視廣告 恍處另一世界

平時少看電視,但每次看廣告或新聞,會詫異我身處之地竟然存在另外一個世界。例如:財務公司的廣告,它的借貸上限竟只有500元美金;另一則新聞指某全國性公司將增聘幾萬名臨時工,以應付春季大增的季節性人流,就業率有望改善。

電視不如互聯網,它的對象是社區內廣大的觀眾,也說明這些廣播的資訊對他們有多重要,令我看見美國繁華的背面。人們不是研究動輒千多美元的電腦產品,也不 是討論幾蚊美金一個的有機蔬果。那幾個電視廣告和新聞的對象,卻是連500元也竟然要向財務公司伸手的人,又或者是收最低工資、只能做季節性工作的人。

就如電影《Minority Report》的世界,衣食住行和所有資訊渠道都為每個人度身而設,我們以為科技把人類天涯若比鄰地聯繫,而事實卻可能是,我們正逐漸自絕於天地之間。朋 友在香港強烈地感受到情人節,令我發覺,旅居美國6年,所見歌舞昇平的美國,可能是從矽谷科技公司裏以偏概全之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