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日星期二

尖子醉心金融 不如學寫程式

香港的大學,近十幾年有兩個十分廣泛的現象。

 第一,會考高考的尖子們,大多喜愛讀金融商業等科目,去年的末代會考的17名狀元間,竟然多達15人選讀商科。第二,很多工程科目淪為「水泡」學系,以我8年前在當計算機科學系本科生時為例,不少同學本身對電腦毫無興趣,卻因為收生要求低而選讀電腦。

金融科受捧 工程淪「水泡」

但是,每當我細想兩者間的關係,卻覺得兩者之間充滿矛盾:今日的金融業,很大程度建基在科技發展之上;不能盡用科技,十分蝕底。

財經記者Scott Patterson去年出版新書《Dark Pools》,細述美國股票市場自80年代的發展,該書的重點,指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它解放了曾幾何時是小圈子活動的金融市場,令到所有人可以相對均衡地參與股票買賣。

其中最重要的例子,是股票交易所的改革。於80年代,股票交易所以人手進行交易,當普羅市民打算買賣股票,必須打電話給股票經紀下交易指令,而經紀是個需要領牌的小圈子。

這個做法頗為費時失事:相對於機構投資者,經紀們沒有很大的動機去處理普羅市民一萬幾千的交易;在1987年的股災時,竟然出現經紀不接電話的現象,令投 資者無法以市價交收;更甚的是,90年代有經濟學家發表報告,指控經紀串謀出價,擴大買賣差額,損害投資者利益。因為此等原因,美國在90年代出現了數個 全自動的電子交易平台,由報價對盤到交收均由電腦系統完成。

在電子平台,無論是落盤速度和交易價格,都是傳統人手操作無可比擬的,很自然地,投資者均轉用電子交易。時至今天,標準大散戶如筆者,也受惠於電子化,享受美股買賣差價低至一仙美金、交易費用只需一元、極速交易的好處。

科技顛覆金融 讀電腦助投資

《Dark Pool》書中還詳述了幾個電腦科技怎樣顛覆傳統股票市場的故事,看着傳統經紀因為不接受新科技而被淘汰。這本書我讀得尤其暢快,心想今次發達:我在科技 行業搵食,每日的工作是寫程式分析海量的數據,深深體會到,未來20年,地球上的數據只會有增無減,問題是怎樣有效地處理和分析,從中獲取有用的訊號而 己。若然缺乏電腦技術,就算懂背一千個位圓周率,也不足以分析昨天標普指數每分鐘的升跌。

所以,我不能理解,若然尖子們醉心金融,何以不讀電腦學寫程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