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8日星期二

網絡分享文化 摸着石頭過河

上星期,法庭表示,可能會將拍攝2歲兒子駕車短片的父母判監。另外一宗和拍片、拍照有關的新聞,是再有陳冠希的「慾照」流出。老一代的人可能對此嗤之以鼻,並冷冷地丟下一句︰「愚蠢!」可是,這卻忽略了一個事實︰拍片、拍照將所有事情留念,然後放上網,其實已是年輕人的文化。

只求感覺良好 懶理責任私隱

年輕人之所以這樣做,追求的是即時、即興和現場感。拿着手機,按下快門,其實是一種impulse,彷彿不記下這一刻,便缺少了些甚麼,縱然知道自己翻看這些短片和照片的機會其實不大。拍攝的一剎那,就是很簡單的自我感覺良好,僅此而已。無論是那對父母,還是陳冠希和Cammi,也是如此,那一刻,其他甚麼的私隱、保護自己、可能有危險等等,他們可能壓根兒想也沒有想過。法律責任?會被控告?就更加不在他們的思考範圍之內。

至於將拍好的東西一股腦兒地放上網,所謂的sharing culture,追求的也是一種感覺,一種和其他人無時無刻都get in touch的感覺。因為如果不這樣做,便好像和世界斷了聯繫。即使在事實上觀看這些照片和短片的人可能不多,但這就是互聯網的世界,自然地會形成一種空氣、一種壓力︰不將這些東西share出去,便會悵然若失。這也算是互聯網洪流中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在最新一代的年輕人當中,這更可能已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是一種本能。對他們來說,拍片、拍照然後share,就好比咀嚼然後吞嚥一樣,是這麼的自然和一氣呵成,並不需要問為甚麼的。

網絡超速發展 現實規範難追

也許,不少人會覺得甚麼也拍下來,無聊得很;將私人的照片和短片放上網,更有可能令自己和身邊的人受到不必要的傷害,非常有問題。但不妨從一個更寬闊的角落去分析︰第一,網上文化在高速發展,無時無刻的在變化,年輕人其實也在摸索之中,跌跌碰碰是常有之事,不用大驚小怪;第二,網上文化發展之快,也並非現實世界中的規範(norm)可以比擬,而且,兩者之間在本質上也有落差。

因此,可以肯定這些事件未來將會繼續發生,但這是探索、開拓的必經歷程,令社會思考怎樣的網上文化才是合適的,不必將其一面倒地否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