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是科技、娛樂、設計的佈道大會,綜合了美國矽谷的創意文化精髓。隨着網上視訊分享平台興起,TED於新近兩三年間,廣泛傳揚,許多優秀的演講流通到世界各地,尤其受到教育工作者熱捧。
TED號稱「優秀的思想可以改變人們對世界的看法」,年輕人無疑最能接受思想衝擊,也總是最需要看到改變世界的契機,因為改變代表着新的機會,每一輩人都是在改變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喚起存在感和一切動力。
惟有創意經濟能在金融風浪中擺渡累積,美國靠矽谷走出幾度經濟危險,日本也是依賴創意早植於產業核心,苦撑了十數年。四小龍無一不在工業經濟黃昏來臨前各自轉型,新加坡和台灣倚重科技,韓國重注在娛樂事業。韓流於千禧年間襲港,竟然一舉揭開Mark哥的大衣,香港大眾娛樂一旦失去工人階級口味支持,已經不怎能推陳出新,只能跟着工業北移。
香港最大困境 金融至上
香港目前的困境,並非僅僅是政治見解上的分歧,而是作為一個經濟體,我們充其量擁有很好的形式、機制和框架,卻欠缺了整全的精神內容,尤其是一個可以在金融風浪前不為所動的舵。
若果不說賺錢,許多港人立即失去了存在感。社會對於失業人士的歧視和不諒解,對學子的緊張和逼迫,正正就是這種思想殘缺所致。經濟收益只是能動力的後果,而最純粹的能動力,總離不開思想與自覺。
TED在供應思考角度,帶領精神發展方面,累積了許多好的點子。思想無國界之分,近年,日本、中國、台灣,乃至到東南亞諸國,都很積極引入TED或類近的資源。一旦受到啟發,當地的教育工作者、年輕人很快就組織起來,形成自立的傳播和繙譯的行動單位。
國內的TEDtoChina,TEDxPEDITION,TEDx1KG,日本的TEDxYZ,各有千秋,聚集了有想法、能捨傳統資源而行動的年輕人。這股分享思想衝突的潮流,或許已藉其他名義和框架傳入香港,比如說是MAD(Make a Difference),但論總體規模和強度,尚有許多空間開拓。
即使那些機遇和香港的環境有機會格格不入的,但若吸收刺激的,是無根可言的年輕人,那他們住外闖,突破香港找尋空間,機會成本極低。人皆知道現在是中國的黃金時代,但不是每人都體驗過,國內的機遇容許了幾多年輕人高速成熟和自立,不知道多少位置是尋常香港百姓也鑽得通的。
年輕人有機會 還衝擊政府嗎?
先要解決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到國內看也好,到國外看也好,不是每樣事物都比香港好。有好的東西,也惟有通過親自發掘,才管得上用。TED有點優秀的地方,是講者皆親身說法,他們不只有獨特思想,也是實際行動者,親手解決過箇中問題。大多數拿出來分享的事,也是尋常大眾自己可以做到的。
如果有了思想,有了不同的視野,自然會看到更多機會。有機會的年輕人,還有空閒去衝擊政府嗎?他們只要闖出實績,不由得政府和社會不認同。非我求於人,乃是人求於我。奈何我們社會有些管道窒息了,還勉強地把年輕人擠進去,操練他們的思想只朝一兩個方向想;奈何我們總是裹足於居住問題層次,樓價擋着了視綫,上車盤彷彿是唯一的機會所在,否則就要墮入社會所謂的囚牢。
容納新產業 拓經濟新動力
由後工業轉到金融至上,許多地方都曾面臨類似的社會困局。在金融環境尚可時,納稅補貼去搞福利,延長教育,或許可以吸納部分社會壓力,卻不是個長遠計。惟有容納更多不同角度的看法,新的產業才會得到認同,轉化為真正有經濟運轉能力的輪子,為不同的人開出適合的位置。
2010年7月6日星期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