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港漂一族 人生無處不青山

今年的兩會上,80後北漂「蟻族」成為熱門話題之一,數十萬青年大學畢業生為了多掙點錢,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為了追尋心中的夢想,選擇在北京的遠郊安營扎寨,住在農民房,擠2個小時公交車上班,嚴格控制吃穿用的支出,就是希望努力存錢,將來能在北京立足。

這個月初,有周刊找了幾個在港工作和讀書的內地青年做採訪,發表了《80後港漂》的專題報道。報道中的內地青年人對香港都有着各種各樣的看法和理解,也有着自己內心中不同的目標和理想。香港昂貴的房價,使多數在港內地青年和香港很多本地家庭一樣,以蝸居的方式生存在香港這個曾經夢想中的城市。這樣的「港漂」,也已有數萬人。

漂泊磨練人生 奠偉人基礎
北漂,港漂,海漂等等,人們在說這些字眼的時候,往往帶着一種可憐,甚至憐憫的姿態,但其實,「漂」是青年人特別需要的一種狀態和精神。
曾經看過毛主席在十幾歲離開家鄉韶山的時候寫的一首詩:「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首詩意氣風發,豪氣十足,大有男子漢四海為家,漂泊天下的情懷。和毛主席同時代的周恩來、鄧小平等一批年輕人,也是在十幾歲的時候登上遠赴重洋的海輪,為了中華之崛起,為了民族之振興,他們漂在國外,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在艱苦的環境和歲月中,漂泊的是他們的肉體,磨礪的卻是他們的精神與靈魂。他們年輕時的這段漂泊和磨練,也是他們能夠經歷時代的起起落落,個人的浮浮沉沉,成為一代偉人最重要的人生基礎吧。

再看看其他國家,日本人的祖先從中國大陸漂洋過海去了一個海島,兩千年來,「漂」所帶來的潛意識使日本大和民族始終保持一種憂患感,也培養了一代代自律、勤勉的日本人。390年前,一批英國人乘坐五月花號漁船從英國出發,歷經65天與風暴、飢餓、疾病、絕望的搏鬥到達北美新大陸。這102人,包括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破產者、流浪者等因各種原因在舊世界的遊戲規則中找不到自己定位或無法實現自己夢想的人。正是因為這一代代傳遞的漂泊,以及由漂泊而建立的奮鬥精神,使美國幾百年來發展崛起,成為世界強國。

上一代港人 一無所有創機遇
半個世紀前的香港人,其實也是漂的一代,而香港的成功,也是漂一代香港人通過艱苦奮鬥,辛勤努力換來的。某種角度說,漂是香港核心精神的一部分。我們這些內地青年選擇來到香港學習和工作,就是要選擇學習老一代香港人如何漂在香港這塊土地上,學習香港核心精神和文化,從一無所有開始,創造屬於我們的新的機遇和舞台,這是一個痛並快樂着的過程,但等待我們的必定是收穫。

港漂們,加油!

1 則留言:

Unkle 4 說...

Never settle for 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