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6日星期二

「愛回家」?先改失敗教育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愛看港台製作的電視節目,我自己就十分喜歡。最近一集《愛回家》主要探討新來港大陸婦女及少數族裔人士來港後的掙扎和生活。新移民來港後視香港為家,放棄一己之專長學歷,寄望下一代憑藉自己的努力、香港所給予的機會而出人頭地,有個更美好的將來。


內地人湧來港 港人北上尋金


節目完結後,不禁想為何內地同胞仍覺得香港比內地有更多機會?諷刺的是,政府官員或港人普遍認為北上才能殺出一條新血路的同時,刻下仍有不少內地小資小富找移民顧問協助來港生活。
我開始懷疑,香港人早已不視香港為家,叫我們失望的是失敗的教育制度,近年大學生一畢業就成了失業大軍的情況,不是令人不惋惜的。也有兩夫婦都是專業人士卻因樓價太高昂連家也組織不成,此等慘況,令我對「香港遍地黃金」(意指機遇、機會)這句說話生疑。近期的高鐵事件,又反映香港欠缺讓巿民多了解,並提出意見的渠道。


細心想一想,還愛不愛回這個問題多多,花樣百出的家?
想起大學同學的一句話——移民是終極目標,才醒覺此人的先見之明。在1997後,要走的、有能力遠走的,早已離開這塊福地。我常認為,留下來的,大概都是沒有選擇的人。
現在香港有太多能操流利廣東話的人,都是手持加拿大、澳洲、英國及美國護照的「新香港人」,他們在外國出生、成長,回來發展,先以香港這最接近中國的地方做踏腳石,再盤旋打入中國。他們比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更具優勢,不論語言能力,抑或國際視野,回港後一般獲大公司垂青,得到薪優的見習生職位,從而結集他在外國與香港工作的經驗,形成一份幾近完美的簡歷。
相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操蹩腳英語、國語,欠缺海外生活的體驗,仍能只靠獅子山下那股堅毅不屈的精神生存嗎?實在太難。


高等教育不重質 難挽留人才


那麼香港本地生還有甚麼出路?條件較好的,或許能另覓良地發展,至於比較遜色的青年人要自救,總不能只報讀沒甚麼實質幫助的副學士課程。政府若要把人才都留在本土,就不應只把資源投放在重量不重質的高等教育上。香港的高等教育忽略了一批專長不在學術上的年輕人,我們沒有一所學校針對職業技術培訓。我們的職業培訓並沒有廣泛被一眾僱主或大機構所接納,當一般人的眼光仍標籤着讀職業培訓的青年人,是考試制度下的失敗者,而不視他們的技能為一門專業,他們在這狹小的地方下,只能永遠當最低層的失敗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