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星期一

我們不是「八十後」 要做回自己

人們總希望為時代命名,也為時代轉變中的主角們命名,也許是為了比較容易去說故事。但是故事說得好不好,或更重要的,名字究竟有沒有改錯,可能是更深奧更重要的問題。「八十後」一詞登陸香港,算是熱門字眼,可是貼標籤之前要小心小心。

內地八十後 物質虛無個人

緣起是八十後青年反高鐵的活動,前文已有提及,此處不贅。以年齡計,大部分參與者確是80年後出生為多,即最多還不過30。很好,八十後、青年、反抗運動,match。12月18日立法會財委會討論高鐵議案,聽起來,門外的反抗聲音一叫出「八十後青年乜乜乜」,的確有很多人響應,這是事實。那還有甚麼問題?

於是就要講一講八十後本來的意義。剛剛相反,在原創地中國大陸,八十後是八十年代一孩政策收緊,改變青年成長的社會環境。獨生子成為主流,不少家庭變得富有,結果少受磨練,變得驕橫跋扈,被認為是過於幸福。各位上網找找他們的自拍生活照,一看應該不難明白他們抱着甚麼生活態度。物質、虛無、個人。也有不少 人家境沒這麼好,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了,很難概括。在立法會不斷聽到「八十後」,覺得好「唔match」。

回到香港,八十年代有甚麼社會轉變,成為八十後的論述基點?有,青年生於斯長於斯,心繫香港,對香港日益僵化的制度不滿,使用新科技的能力令他們能互相聯絡,走出來。

只代表自己 借互聯網聚攏

但總體的現象又能不能代表每一個人呢?正如YouTube片段上警員問某示威者他代表誰發言時,他卻說行動是自發的,每個人只代表自己,讓該警員不知所 措。他們的確有着時代背景下的特定性質,聚合起來形成一股社會關注的力量,但另一方面,他們卻不是一個真正的群體,沒有一種完全共同的想法,只是剛巧這次有不少人認為要反對高鐵,就自行走出來和應,八十後也一樣可以撑高鐵。此外,其實是次活動中還有不少生於八十年代前的人一樣跑出來反對。年份不足以反映任何參與者,每一個人都不過是群體的一小部分,碰巧聚在一起。

我從過往的4代香港人討論中學到一件事:我們可以為同一年代的人,就着社會環境,概括某些特質,如「唔知自己想點」。不過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總有自己的成長路,變成不同的人。社會塑造了我們,但我們絕不是一言概之的倒模,不應該過分概括。

6 則留言:

Galileo 說...

參與者當中,確實很多人都不認識,他們都以自己的名義出來,但卻與一個個很實在的生活/朋友/運動網絡緊扣。虛擬網絡只是一個工具。網絡以外的人看的圖像個個一樣,或被概括,在裡面看,每一個人都有一張臉。

Galileo 說...

噢,還有語境轉化及在地化的意義,當一字被挪用取用吸收消化吐出時,那字早不再是原本意思,成為另一解讀耳

匿名 說...

第二段留言好深奧!

匿名 說...

筆主,為何你那麼支持現時的高鐵方案呢?你又知不知道他們反對的原因是引發許多社會不公義的問題,而不是單單是菜園村事件呢

我在立法會工作,經常按接觸有關興建高鐵的文件,但我的立場是反對現行的高鐵方案,根本起呢條鐵路不需要六百多億的工程費用

匿名 說...

這群青年根本憤世疾俗,被政客利用,逢特區及中國的政策必反,如拆天星,收回喜貼街等都鬧到天反地覆.世上沒有平等和公義,看歐美各國在國際貿易上如何聯手對付中國.國內青年處處以國家為上.何以部份本港人,不以大局為重高鐵是貫通全國網絡,長遠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

匿名 說...

To樓上匿名:
"長遠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這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洗600幾億你又說服不到我你所講的利會實現,不同意是正常的。
"看歐美各國在國際貿易上如何聯手對付中國"我從來沒有在香港聽過有人支持歐美各國對中國的貿易政策,以你的論述,這群青年應該出來高乎支持歐美對華貿易政策才對,證明並沒有像你所說的逢中國必反。"國內青年處處以國家為上"那就不會出現像番禺市民反對興建焚化爐的事件,你所謂的以國家為上,不外乎去打破日資百貨公司的櫥窗之類,對自己的切身並沒有任何的損害,你試試政府強行徵收你的土地,你會不會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