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5日星期一

拍拖總去旺尖銅 香港真「悶蛋」

怎樣才叫做國際都會呢?除卻甚麼局勢穩定、多種族居民、交通便利等等要求之外,以一個少年的觀察,還應該包括有多元的空間讓「後生仔」拍拖。

以此標準,香港好像不太合格——來來去去都是旺角、尖沙咀、銅鑼灣,要不就是自家屋企附近,除非有特別的活動範圍,每次要想去哪裏拍拖真是痛苦至極。常說行街、食飯、睇戲、飲酒,最集中的,還不是「旺尖銅」。

缺多元性 常逛同樣地方

由一個小小的拍拖地點議題,可以看到的是城市的「悶蛋」。

一個城市缺乏多元性,主要的活動場所才只不過那幾個,來來去去,不用一個星期就把所有的街道全都走過了,很快又重複走同樣的地方,甚至夜生活也是一樣,人們多去流連的地方始終是那幾間夜店,雖然有其他的,可是店舖不夠集中,不夠吸引力,只會間中有知道門路的小貓三數隻來試試。

城市規劃 地區自給自足

這也許可以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指某些地區的地理位置不夠好,難以有大量商舖進駐,吸引年輕男女到來消費或是參加活動,無法打造成另一個旺角。或是從城市規劃來看,在城市中心以外的區域設計,在原本的規劃已經鼓勵市民在該區大大小小的商場自給自足,沒有太大需要出市區消遣,屯門、天水圍、將軍澳都是如此設計的。

倒過來看,若果當地人覺得本區行得太多太悶,要向外發展,始終都是走向市區,因為除此之外他們都不知道新市鎮以外有甚麼地方。難道他們會去石硤尾工廠大廈看藝術展嗎?

惰性使然 不花心思外求

規劃不鼓勵男女到自區及市區以外消費,和人的惰性也有關係。住銅鑼灣的朋友一直覺得銅鑼灣是全香港最好的地方,甚麼都有,又是一個不夜城,夜晚餓了仍有「翠華」(港式餐廳)食。別的地方她都懶得去,有這樣一個地方,為甚麼還要找別的?跟男友吃喝玩樂,一切在銅鑼灣就搞得掂,何須試新地方。

香港人好像很容易接受某種消費玩樂模式,商場一出現就全綫改建成商場,某種食肆出現又一窩蜂變成某種食肆,不會去追求獨特性,只求渾渾噩噩,隨便找個大家都容易去,去慣了不用花太多心機去尋找的地方,結果人人做的都是大路的事情,悶蛋到極點。

有時在想,拍拖過幾百次,跟每一個女孩子都是去一模一樣的地方,做一模一樣的事,實在感到悲哀。為免大家都悶死,一定要努力找尋新的地方,做新鮮的事,這樣香港才不會只剩下「旺尖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