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8日星期一

先做國富民強 再看抗日歷史

最近內地有部電影很火,叫《南京!南京!》,聽名字你可能就知道故事講的是大半個世紀以前發生在南京的那場世紀屠殺。4月份就在九龍塘地鐵站看到了電影宣傳海報,我問同行的朋友:「香港人會去看這部電影嗎?」朋友回答說:「這是部大片,香港人應該願意看吧。」接着又補充說︰「年輕人可能興趣不大,年紀大的人應該會看。」

香港青年協會組織了一個「放眼.祖國」文化電影系列活動,通過播放由內地和香港製作的15部精采電影並邀請專家進行分享,來幫助香港青年人加深對國家的歷史、文化和民生發展的了解,增強國民認同感。作為青年事務委員會的委員,我被邀請在4月份分享其中一部電影《太行山上》,一個抗日戰爭的故事。在電影放映現場,我看到來的香港年輕人並不多,坐在前排聚精會神盯着銀幕的,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

工作體驗 日本人認真態度

我出生於80年後,在幸福和平的環境中長大。家鄉在安徽淮河之濱,那裏有着極為豐富的煤炭資源儲備,有「中國能源城」之稱,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成為日本掠奪煤炭資源的戰略要地。當年日軍挖有深達數米、長幾十米的埋屍坑,勞役折磨迫害致死的煤礦工人被拋屍其中,屍骨累累。據史料記載,最大的一個坑,有 13,000多名礦工被拋進該坑,被稱為「萬人坑」。解放後,這些坑被當做歷史遺迹保存,改建為紀念館。小時候,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去參觀悼念,由於很多同學的家人和親戚都是在礦區工作,感同身受,對於日本人的殘忍和無良十分痛恨。

上大學後,離開家鄉,去了北京,進了清華。在清華,有一項最高學生獎學金被命名為「一二.九」獎學金,紀念清華師生於日寇侵華後發起的一二.九抗日救亡愛國學生運動。當時的清華學生,解放後曾任清華大學校長的蔣南翔帶領同學振臂高呼「華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很多清華學生投筆從戎,抗日救國。在清華學生中,開始代代傳承以實際行動為國家富強而努力的一二.九精神。

離開清華後到了香港,求學創業多年,對於日本的看法又因身邊的感受和體驗而發生變化。我們的客戶中有香港人、內地人,也有外國人。我們有位日本客戶,項目合作中嚴謹認真,一絲不苟,付款及時,從不拖欠,交流態度友善謙虛,是公司同事公認的最佳客戶,合作幾年下來,不由得心生佩服,開始思考日本人的成功之道。

「落後被捱打 強大才安全」

回顧成長的歷程,對日本和日本人的看法受着環境和體驗的影響,變得更加複雜。但始終清晰和堅定是「落後就要捱打,強大才會安全」,對國家如此,對個人其實亦如此。最近,香港青協有個朋友問我「你覺得甚麼對香港年輕人最重要?」我的答案是,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有份好工作最重要。人人有好工,就會有安全感和凝聚力,社會也會強大。到那個時候,年輕人怎麼看日本也許就變的不那麼重要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