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0日星期一

大學生求政府打救 沒落之路

年初,美國通用汽車進入破產程序。《經濟學人》專欄Lexington詳述汽車製造業的藍領工人長達20、30年的沒落過程。

二戰後,歐洲日本忙於重建,沒餘力發展工業,美國製造業一枝獨秀雄據世界。汽車製造需要大量勞工,通用汽車便以優厚福利吸引高中畢業生。50年代,汽車工人收入足以養家置業,享受頂級醫療福利,工作30載便可退休食長糧。

美政府庇護 汽車工人倚賴

於是,許多青年加入汽車業,他們對日後的豐足生活充滿憧憬。至80、90年代,歐日汽車製造業興起,美國受到挑戰。汽車銷量下降,直接影響工人飯碗。然而,龐大的工人代表龐大的選票,歷任美國總統和參眾議員不得不照顧這個龐大的群體,短視地傾斜政策以保護美國汽車業的短期利益。

這樣的保護主義卻使汽車業浸淫在一趟溫水裏,當政府能滿足所求,它就缺乏了改善自身的動力。今天美國車的性能不如歐日,曾經雄霸一時的通用汽車亦被淹沒於金融海嘯裏。

現在,來代入名詞,把汽車廠換作香港,工人換作大學生,故事又是否似曾相識?

曾幾何時香港的大學生十分吃香,周邊地區沒有出產幾多大學生跟香港人爭食,在學時可專心參加學生活動,書可以不唸,課可以不上,反正80、90年代去殖民化時,大學畢業生的工作機會多的是。

周邊地區愈強 港人不進則退

不過,這已成往事。周邊地區興起,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學生們卻仍然憧憬將來跟前人的一樣美好,當與事實相違時,這就變成集體訴求,也就出現一些靠訴求生存的政客。社會上總有種呼聲,要求政府做這做那、創造職位。

早前立法會的施政報告辯論,有議員指展趐、毅進計劃對青少年毫無幫助,政府好應該為青年人提供前景、穩定的上升階梯。去年當政府推出補貼計劃,支持企業以四千蚊月薪聘用大學生當暑期工,竟然有人指這是侮辱性的工資,貶低大學生尊嚴。

周邊地區的愈來愈強的挑戰已成事實,政府根本做不了甚麼。若硬要向大學生多施援手,那跟80年代美國的保護政策無異。希望政府幫助的大學生,請問,又是否想靠政府吊着廿年鹽水,等若干年後,當其他地方的大學生的能力視野都遠勝我們,才驀然發覺自己落入中年危機,如今日的美國汽車工人,只能乞求政府打救,歎往日之不可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