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4日星期五

不搞網上賣歌 流行曲難翻生

社會上一直有套粵語流行曲大不如前的講法,聽眾投訴流行曲粗製濫造甚至抄襲外國歌曲,而沒有興緻去花錢買唱片;唱片公司指責盜版問題嚴重影嚮唱片收入,以致無法投放太多資源去製作歌曲。形成了雞先定蛋先沒完沒了的問題。

有關粵語流行曲的論述多從七十年代的許冠傑說起,然後是風靡整個東南亞的八九十年代,九十年代中葉以後內地和台灣發展蓬勃,香港的流行曲便相對失色,就連填詞人黃偉文也說過九六年是粵語流行曲黃金時代的終結。

下載容易 銷售衡量好壞

可是,如我這樣成長於九十年代,沒見親身經歷過那個所謂的黃金時代的人,卻不一定覺得當下的流行曲不濟。反而會問,是不是當下擁話語權的,總勉懷著只可追憶到想追追不到的過去,才會指責現時的大不如前?陳奕迅出道十多年,這正正我我的黃金時代。是陳奕迅楊千嬅的歌把悲喜照明掏盡我心聲,是林夕黃偉文的一字一句為我的時代做證。

單從唱片銷量看,無疑九十年代初確是遠較現時好。但問題是唱片銷量根本已經沒法準確的決定歌曲的好壞。唱片本身只不過是承載歌曲的工具,在這個數碼時代,還有幾多人會拿起唱片放進唱機裏?買了唱片,還要把歌曲轉為mp3灌進ipod裏,麻煩得很。下載一首歌只花十幾秒,我時常做的,是先在網上找「試聽版」,遇上喜歡的才到街上補買唱片。買唱片,是為了表達對歌者的點點支持。

mp3方便 唱片公司為何不為?

網上賣歌本來是增加售賣歌曲收入的上佳方法。蘋果的網上商店是成功例子,零八年上半年已售出超過十億首歌。然而,在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分會)的網頁上介紹的幾個香港網上音樂商店,在技術上諸多限制,處處設限,有些只容許在香港的用戶,有些只能在使用微軟的覽器。可是,我在蘋果的音樂商店只能找到幾隻零星的粵語唱片,更使我相信香港的唱片公司並非技術上不能在網上賣歌,實在是不為也。

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流行曲,以最熟悉的語言去把心境道破。又或者,唱片公司就是看穿了這一點,無論它們表現得多麼的不濟,我們還是會繼續聽。如果這個陰謀論的想法屬實,我所愛的粵語流行曲,如人們所說,確是已過了它的黃金時代,而且會繼續消沉下去。

2 則留言:

C 說...

我也是成長於九十年代,可惜的是,我mp3裡只有80年代的流行曲長期佔據容量,因為80年代的歌曲真的百聽不厭,而90年代初期也有少量優秀作品。硬要比較的話,我仍然覺得流行曲,還是舊的動聽,至少旋律動聽,詞合乎音韻,以及演唱的人是真正的在唱歌。還有,那時期的歌詞都很優美,內容雖也提及男女之間的情愛,卻不像現在的歌,十首有九首在販賣失戀...

至於那些老是在台上以哭聲蓋掩走音的歌手,或每次唱live都走音的歌手,恕我不懂欣賞。

raydio 說...

我想筆者也說明了兩個年代對唱片看法的差異有多大。
如果把製作唱片抱持是盛載10首單曲的作品, 那當然是不合時宜。

流行樂也有它的流行學, 如果以歌論歌, 比較唱功和旋律, 那一定有人詬病今日的流行歌在退步, 可是我們不會覺得時下服飾退步, 是因為它和流行樂一樣, 跟我們在生活的環境一同呼吸嘛。

所以我還期待看見有主題貫穿全碟歌曲的唱片, 因為買唱片不單是買10首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