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1日星期一

動漫食老本 創意被扼殺

香港動漫節繼續被某遊戲公司推廣策略騎劫:一班穿著同一遊戲人物服裝的青年於開展前三天已在排隊。傳媒以為又是炒賣限量版公仔,實際是參與遊戲公司的實境擬真遊戲(Alternate reality game):首10位玩家要穿著同一款服裝,達成條件換取招式閃卡。

遊戲的前身曾經風靡全港中小學大專院校,這個中大學生的課餘製作最終吸引公司收購發展,但多年來遊戲的可玩性毫無寸進,公司只集中資源銷售招式閃卡、周邊產品及宣傳。

題材受干預 國產漫畫欠驚喜

香港動畫、漫畫及遊戲業界食老本不思進取非一日之寒。當年嘉禾投資《忍者龜》取得大成功,亦令彩星靠賣《忍者龜》玩具撈一大票,上年意馬動畫重畫立體版票房卻差得要命;改篇自漫畫《風雲》的《風雲決》自稱「不可能的動畫 不可能的震撼」,一看大失所望;還有網上遊戲仍舊以武俠小說及「古惑仔」為背景。

中國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本土動畫流於幼年化,又遭到廣電總局、文化部、教育部的干預及過度保護。廣電總局從5月1日起,要求全國各級電視臺讓國產動畫獨佔黃金時間,放出來的卻是過份著重教育意義及說教(如《藍貓》)、充滿意識形態宣傳(如《閃閃的紅星》)、死抱經典不放(如《紅孩兒決戰火焰山》)的作品。

日本題材多 夠膽改編經典

放眼日本,動漫畫題材眾多,也夠膽改篇經典。譬如《三國演義》衍生出《三國無雙》,甚至將武將變成嬌俏女生的《一騎當千》及《戀姬無雙》等。還有人所共知源自《西遊記》的《龍珠》,中國的豬八戒孫悟空卻始終是蒲風耳大肚腩猴崽子;作品的背景資料充足,當中出現的中世紀魔術、聖經章節、科學技術等足以寫成專門書籍。不少人就認為手塚治蟲的《小飛俠阿童木》推動學生鑽研機械人技術,使日本成為擁有尖端機械人技術國家。

中國的動漫跟中國傳媒一樣,只可服務官方利益,活生生被扼死。早前紅火的網絡小說《鬼吹燈》由於涉及鬼神,官方說不能提倡迷信,中國版《盜墓迷城》就永不可能成事。在這環境下,無錫火鳥動畫、深圳風動畫等縱然參與外國動畫的下遊加工部分,卻沒有合適土壤發展動畫產業,流於「世界動畫加工廠」,加上來自韓國甚至越南的競爭,中國動漫遲早變成打不出世界的自我「感覺良好」產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