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星期四

本土意識高漲 限奶令難回頭

港府在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期間進行奶粉壓力測試,被指是為撤銷限奶令鋪路,惹來公眾關注。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多番強調,在確保本地嬰兒有足夠的奶粉供應時才會撤令。不過,反對撤令的人是否只是着眼於「充足供應」這四個字上?港府的回應是否忽視了本土意識日益高漲的一群港人?

35%市民挺港獨 成關鍵少數

年輕人圈子中,不少人對撤令有保留,他們尚未成家立室,本港嬰兒是否有足夠的奶粉,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是切身利益。不過,他們的本土意識較強,就是覺得「香港嬰兒可以優先得到本地奶粉」沒有任何不妥,甚至所有「港人優先」的政策也是天經地義,為甚麼要叫停?

這就是撤銷限奶令引起爭議的深層原因,除了供應是否充足外,更重要的是港人本土意識早已萌芽,要撤銷「港人優先」政策,自然便會有人出來反對。

這批人的數量有多少?《本土論述》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2012年進行調查,有大約三成半的港人認為,如果中央容許,香港應該獨立。撇開調查是否政治正確,無可否認的是,這反映出有三成半港人的本土意識非常強,可以預期,他們當中大部分是反對撤銷限奶令的。

更關鍵的是,這三成半的人並非港府「講道理」所能說服的。本土意識、港人身份等,根本就是一種感覺。限奶令本身更是象徵着「港人」、「非港人」身份有所區分,對本土意識強的人來說,就是不能觸碰的「神聖政策」,哪怕當局拋出多少原因、大道理,也難以打動他們,一味強調「充足供應」更可謂捉錯用神。

也許,三成半的反對比率在社會上仍是少數,但也是「關鍵少數」(significant minority),港府處理稍有不慎,政治後果可想而知。而且,當局一旦堅決撤銷限奶令,這批人只會反對得「比激進更激進」。

撤令反效果 恐比激進更激

梁振英政府上任初期,為爭取支持,便推出了如限奶令、港人港地等的「本土措施」。這類措施客觀上起着強化「港人身份」、「本土意識」等的效果,措施推出後,在觀念上,本土派的人更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港人利益應優先得到保障,如有剩下才用來應付「非港人」的需要。

因此,這類措施在本質上是易放難收,撤銷只會惹來更大的反響。就好像綜援一樣,綜援金額只要稍為減少,港府也定必受到抨擊;取消?更是想也不用想,限奶令也是如此。

而且,這批人會更大力地抨擊特首梁振英「不是香港人」、「出賣香港」等。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早前曾要求港府施政須顧及內地群眾感受,當局隨即考慮撤回推行短短一年的「本土措施」,在本土派看來,港府就是向內地「跪低」,深深刺痛他們的神經,他們對撤銷限奶令的反彈也就更大。

港人本土意識日益高漲,撤銷限奶令必然引爆中港矛盾。如何處理這些牽涉「本土」的議題(正如現在已有家長要求「港童港學位」),考驗着港府的政治智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