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馬韻瑜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健康推廣主任
為迎接最低工資的實行,大家樂集團宣布旗下員工增加時薪,但同時實行午膳時間不計薪酬制度(編按︰集團於6日已宣布取消無薪用膳)。集團主席陳裕光是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成員,身為委員之一,卻於最低工資法例實行前夕,帶頭於飲食業內搞「名義上為員工加薪,卻暗扣員工飯鐘錢」的剝削做法,還要理直氣壯地指出此乃行規,這種行徑實在令人不齒。尤其當公眾翻開報章或於網上瀏覽時,得悉「大家樂於6月公布業績時,錄得純利5.13億元,按年增長16.15%」。
大市場小政府 商人最大得益
作為一間商業機構,於資本主義社會的遊戲規則下,以利潤最大化為首要目標,似乎是無可厚非。尤其在香港,沒有人會質疑「大市場,小政府」的運作原則,因為據說這塊地方是以這個原則運作多年而變得繁榮。
然而,近年香港人開始發現,利益最大化、最大受益者只是商人,而且是大商人。他們有愈多資金,就能滾存愈多的財富,一般打工人士只有選擇被誰剝削或被剝削多少的份,根本不可能靠甚麼拼搏而滾存到第一桶金,因為他們的收入不停地被滾入大商人的荷包中,於是貧富懸殊(相對貧窮及在職貧窮)情況愈來愈嚴重,「李氏力場」、「新權力架構圖」等仇富字眼或圖畫開始湧現,而且在網絡世界上廣為流傳分享。
80後對抗不公 網上挑戰權力
年輕人開始不滿於商人將「利潤最大化」寫在臉上,放在口邊。表面看,他們面對以上的大環境,似乎非常無奈。其實,除了於facebook或msn分享幾幅諷刺性的權力圖,或嘲諷李氏力場的影響力外,年輕人可以選擇以行動去對抗不公義的事件。例如,他們可以用消費者的權力,去挑戰「為你做足100分」的快餐連鎖集團的決定,特別是這類集團以80後作為主要消費對象。
企業剝削僱員 利潤終難持續
利潤最大化不是「大晒」,企業作為法人團體,也需要盡社會責任!從自利的角度看,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不是為別人,乃是為企業本身可持續發展。
企業所剝削的對象——僱員,其實也是消費者之一,當這群消費者再無能力消費時,企業又如何能夠製造持續的利潤呢?而且利潤再大,也是為了推動社會和個人發展,但當個人變成企業製造更大利潤的工具時,社會的價值觀就已本末倒置,這是最大的不公義。
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