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4日星期一

招聘廣告悶 願者難上釣

將於研究院畢業,再遇5年前本科畢業時的問題,究竟找甚麼工作好?
先描述自己背景:本科於香港唸電腦,研究院於美國亦唸電腦,兩文三語水平一般,工作經驗近乎零,社交能力一般。

在美國,每年有幾百個有同樣履歷的人投身職場。跟一眾「第四代香港人」一樣,我知道自己不喜歡甚麼,但不肯定自己想做甚麼。現想找份薪金不錯、有挑戰性、有前景、不沉悶、但工時不太長的工作。不過,實際上,因為缺乏經驗,我對於自己具體的工作期望,確實茫無頭緒。

Amazon過百空缺 要求大同小異
打開各大機構的招聘網頁,是琳琅滿目的職位空缺。以網上百貨公司Amazon為例,單是美國境內跟電腦有關的空缺便上百個。驟眼看來,覺得總有三兩個適合自己的。但仔細留意每個空缺對求職者的要求時,卻發現它們都大同小異,它們都要求應徵者起碼有4、5年相關工作經驗,最好擁百般武藝能以一敵十,有上佳的溝通能力,曾在團隊裏擔任過領導又做過隊員,要熟知3種編程語言、4套系統。

不禁問究竟這上百個不同的崗位實際上有何分別?如果一個應徵者能勝任其中一個空缺,他就能勝任其餘大部分的。而這問題並不局限於某一公司裏,如果將Google、Microsoft、Oracle、IBM等科技巨頭的招聘網頁並列在一起時,他們的要求其實極為相近。

又或者不要那麼好高騖遠,隨便打開報紙上的招聘廣告,很多時候廣告裏,除公司名稱外其餘資料一律相近。究竟撰寫這些廣告的人,知道自己想要甚麼嗎?還是,只是在「人有我有」的情況下把所有要求都寫出來。

「為甚麼貴公司對我有興趣?」
來一個常見的見工問題:為甚麼你對我們公司有興趣?我心裏的回應卻是:不如你解釋一下為何你對我有興趣?

在芸芸一式一樣的招聘廣告裏,我抱着「人有我有」的心態,把簡歷投進貴公司的人事部的信箱裏;然後貴公司在芸芸簡歷中,選中我和一干人等進行面試。在這個角度下,似乎勞資雙方都不太肯定自己想要的是甚麼,公司們誤打誤撞地選擇一批誤打誤撞的人面試,然後希望最後會大團圓結局。
但為何,人們只會批評年輕求職者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卻鮮見批評招聘廣告太過公式化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