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過去數年可能是最有空閒享受「文化生活」的日子。課餘時間可以輕輕鬆鬆看戲、參與文藝討論,或直接搞一次大場表演,每次都獲益良多。出社會工作後,恐怕機會少得多,自顧不暇,遑論其他。也許讀者們對「文化」有不同定義,但始終「文化」需要時間建構。
恐西九變另一個迪士尼
最近有機會觀看西九文化區三個新設計模型,我非建築專業,難以評價詳細特點,但多年來看似都無法解決一點疑惑:其實所為何事?多一個「文化區」,我們的文化生活就會豐富嗎?
小弟參與戲劇數年,深知配套場地確是不足,租場難搞,人人都在爭少量的公用場地,增加設施,加強服務,無任歡迎。但做落又不難發覺,觀眾不外幾類人,來來去去分別不大。「文化」只掌握在小數人手上,西九會否像海洋公園、迪士尼,甚至是濕地公園一樣,只是一個收費的休閒勝地,而不能增長我們的文化生活?
文化與閒暇有直接關連。香港一直都有藝術館、劇院、戲院、畫廊、供吟詩作對的公共場地,有多少人用是另一回事。我們生活裏早就有活生生的文化生活例子,比如說菲律賓女傭,日常工作雖是沉悶的勞動,一到周日你卻不得不佩服她們完全進入一種「假日mood」,快樂聚會唱歌跳舞。此外,公園常客不是年輕人,常見的卻是長者在放雀吹水看報小睡,與外國實在大相逕庭。
工時長得可怕 怎享受文化
每次路過見到如此景象都不免哀歎,數年後自己也是這種光景。香港貴為先進地區,工時卻是長得可怕,放工就想睡,連閱讀都沒有時間,哪有文化風氣可成?難道要等退休,才配得上「文化」?我不敢想像。
我經常羨慕YouTube上的人們,為甚麼他們總有時間拍下一些閒時的快樂生活片段,而非形形役役呢?一旦屈服於生活逼人來,我們其實跟中世紀農民沒甚麼分別,勞動,然後交稅。而文化正正是一種反抗的方式,我們要活得精采。
活出文化,不用多高深。只要人們得閒,每天總有些餘暇發揮創意,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表達出來,就如講爛gag也算是文化。為甚麼要活得有文化,不論高等低等,不外乎讓自己活得更快樂寫意,將鬱悶排解,將幸福放大。人有感情,沒有文化生活,就變成冷血機器。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1 則留言:
李景憲花左11個月時間,做左一個「西九第四方案-IN3人民空間」 但係經過11個月之後 得到既係政府既冷待,甚至視佢為示威者!
它對香港社會及經濟有極大效益、完全符合香港市民需要一個綠色公園西九的意願。
它反璞歸真、善用地下空間能衍生900億主要兩個大量節省造價的元素:
1) 不需要打樁
2) 引用海上鑽井平台, 只用100條柱的簡約設計建造與物流。
李景憲10年聖誕節假期北上上海同濟大學, 造訪王鼎業校長及中國地下空間之父候學淵教授作了詳細討論, 認可了李景憲這份“西九第四方案” N3人民空間的五層地下城造價不會高於地上城, 否定了一般人的憂慮。
建成方案內的地上和地下建築設施,預計不超過港幣500億元成本 。但是能提供盈餘為西九往後20年的經費提供補助。
單是該地下空間的可使用面積不少於1,500萬平方呎,開發後的地下有價建築面積,出租或出售會為開發西九投入的資金保底。
別讓這塊土地42公頃先天條件十足的寶地不致白白地被浪費,請來了解。
“為何置善用西九地下空間的建議於不顧?”
“如何利用900 億港元收入善用西九地下空間?”
敬請致電 2548 2713,電郵: leekinghin2001@yahoo.com 李景憲會一一作答。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