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樂業一詞,蘊含了中國人智慧,先安居,後才會樂業。國內電視劇《蝸居》除引起港人共鳴,亦令我們正視住屋需求的議題。近年私人屋宇的價格不斷飊升,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香港政府仍堅持「積極不干預」,由巿場主導房屋價格,直接加深住宅分配不均的問題,正是有屋無人住,有人無屋住。每每談起香港的高樓價,或指控政府偏坦地產商利益的政策,就會引起在場人士的糾紛,有人認為沒有錢就不要買私樓好了,何必抱怨社會和政府,那可是個人問題;有人則認為那是社會問題,而問題惡化的源頭正來自政府的過份不干預。筆者的取向是後者,我甚至認為令巿民安居,是一個政府應當的責任,無論那是小或大政府,所以壓根兒不應用上「干預巿場」這些字眼。
政府可再推居屋首置
近年有不少電視節目探討樓價及香港住屋問題,都請來不同年紀的人士作訪問,包括買不起樓的80後,他們的立場不一定全對,然而作為一個觀眾,我們大可以抱著開懷開放的態度,以他們作為夾心階層的角度,看他們剛出來社會所面對的問題。可惜的是,每逢這些節目播出後,網上總有些買得起樓的80後寫文章來冷嘲熱諷一番,甚至激動地以粗話來批評別人的生活習慣或態度。筆者也是買不起樓的80後,我從沒抱怨過社會,只是我亦平和地渴望政府能為我們的將來確切地做點甚麼,例如再推出夾屋、居屋單位及重推首次置業貸款等等。
很多批評的聲音衝著年青一代而來,說我們享樂主義,所以連首期也付不起,或者說我們大想頭,口袋裡的錢只夠買新巿鎮,卻妄想住進豪宅,貪圖會所或新樓盤的裝潢,更甚是好高騖遠,不願繼續住在父母的公屋家裡,或申請居屋。一般說出這樣「六月霜」說話的人,都是在年少時賺到首期,置了業的年青人。我不否認他們比一般年青人能幹、有計劃、會儲蓄,以及堅持專注,但有一件事不容否認的是,或許他們運氣比一般人好。零三年畢業的同學裡,有些人已置了第一個居所,和我對比起來,我確實失敗,工作七年了,月薪跟年資成正比,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過扣除大學時的借貸還款、佔一半月薪的家用,以及生活必需開支,所餘無幾,尤其剛出來做事時,只賺八千餘元月薪。
畢業還貸款 公屋等10年
因為自身條件不足,所以家人也很體諒我工作了這麼多年也未能上車。當看到網絡上有人說自己25歲時已買了第二個單位就感到自己是徹底的失敗者。在樓巿裡,學懂「成王敗寇」的真正意思。在此列出兩段令我看到為之氣忿的話──
一個成功置業的人說:「我不認為不能置業就要政府資助。(1) 買樓本來是一件難事,無論身處香港抑或外國。 (2) 買樓要看準時機。03年沙士你為什麼不買? 08年尾樓價跌又不買? 樓貴就嫌貴,樓平怕經濟不好,不夠膽買。 (3) 住屋需要不等於一定要買樓,租屋、申請公屋,和家人住都是選擇; (4) 買不到樓的人,其實是嫌舊樓太舊,新的又嫌不夠實用(下刪粗言數十字)我已經不想評論年青人大花筒,不會儲錢之類等問題,但請你們自省,連5%首期都付不了,純因自己平時花慣了。」
節錄博客揚眉女子的《蝸居》,其中一段:「無錢就唔好學人買樓啦!我從來都不覺得置業真的那麼困難,沒本事儲首期的,可以做九成半按揭,大不了多付半成保費;不想買貴樓的,就買新界遠一點的,現在交通都很方便呀;再不就把年期拉長一點,做盡三十年,還年輕嘛!方法已經有很多,別動輒旨意政府,政府不是你父母啊!」(http://roxyer.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_05.html)
我為何忿忿不平呢?首先,誰都知道買樓是要看準時機,零三年不買樓,是因為剛畢業,零八年也買不了,是因為剛還清了大學三年的GRANT LOAN,儲下的錢不夠付首期。其實,我早在零三年已對屯門的二手樓盤有所心動,但是,非不為也,實不能也。至於租屋,如果巿區租金動輒在六七千以上,那我寧願繼續住在父母的家(公屋),這樣我還可抱有希望,在有生之年儲夠首期置一個住宅單位。出來工作已七年的我,收入已過了申請公屋及居屋的申請上限,我欲申請,甚至不嫌位置離我工作的地區更遠,也不夠資格。有些合符條件申請公屋的人,只消翻閱資料就會知道輪候公屋的時間起碼十年,認真的計算,大概十三年。只管叫人申請公屋,然後乾等的人,不是冷血,就是無良。
港樓價貴 儲蓄難抵升幅
其次,關於做九成半按揭或付5%首期月供三十年的提議,這樣等於把一生押去一個單位上,假設大學畢業後五年可以上車,即28歲開始供樓,三十年時間,相等於一個人要確定自己有工作能力及收入穩定至58歲,我也知道退休年齡最長可到65歲,可是,中國人有句話「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我就沒膽色把自己一生的收入押下去一層樓(一件死物)上。再者,一個人用三十年時間去置一間物業又是否合理呢?以一個普通中等收入的家庭來說,二百多萬的二手房子與年收入的比較,大約是8.3倍,這在國際水平上已屬於高比率。就算以月入二萬的個人年收入,與一百五十萬的二手樓作比較,大約是6.25倍,比起一般3.5 至5倍的國際水平,亦高出1.25倍。這已經推翻了成功人的話「買樓本應是難事」,尤其在外國,一定沒有在香港這麼困難。
最嚴厲的狠評是八十後買不起樓的人,失敗在於沒有自制能力,不會節儉和儲蓄,我真想問要慳多少個一蚊,才有能力買下呎價過三千的單位?任誰都知道累積財富的首要任務是儲蓄,但是正如《鏗鏘集》節目裡的被訪者所說,今天你省了一元,外面的房價已漲了兩元,根本追逐不到樓價的升幅。現代年青一族,往往把人生大事押後,其實都只為了先解決了居要有其所的難題。特區政府就人口老化問題多番鼓勵年青父母多生育,為未來作出貢獻,但青年人寄居在父母家裡,試問蝸居淺窄,何以養育未來的社會棟樑?
《鏗鏘集》於4月25日的節目《蝸居》—
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hkcc&d=2010-04-25&p=858&e=107561&m=episode
2010年6月14日星期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3 則留言:
我完全唔同意妳既說法。
當中有一點說穿了的,就是如果現時樓價向下直插兩三成,可見的住屋需求其實是有減無增。大家所以咁緊張這點,主因就是房地產不是單單是解決住屋需求那麼簡單,同時又兼具升值作用。
樓市和股市都一樣,就係羊群特別多,如果大家對將來的樓價冇期望,肯定唔會有咁多人出聲。
但為甚麼政府不供應多一點細單位公屋, 例如100-150呎, 不是兩房一廳,三房一廳的大單位, 放實寬入息上限, 令更多單身人士受惠, 說穿了, 是逼這些年青大學生買私樓,做樓奴, 他們有青春,有潛質被剝削, 唔通叫D四五十,低學歷, 無利用價值既去供咩! 怕佢地作反, 咪俾間公屋佢黎吊住條命o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