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8日星期一

學校分好壞 無關母語教學


母語教學吵嚷多年,最後嗚呼哀哉,家長學校自是擊節叫好。一時間,各種偉論充斥香江,當中不少與事實南轅北轍。小弟作為中小學俱於中文學校就讀之過來人,還是想插嘴一評,以正視聽。

有人道:母語教學政策最失敗者,莫過於把中中標籤為次等,令其學生被邊緣化,打擊自信。此等謬論,在下聞之不禁苦笑。事實上,母語教學政策從沒令中中淪為次等,因為中中從來都是次等,非因教改造成。

中中上大學留學 無語言困難

在殖民地時代,全港逾9成中學為英中,不論羊頭也好,狗肉也罷,讀英中就是主流。彼時要對親朋招認為中中學生,實需莫大勇氣去承受隨之而來的鄙夷和憐憫,其被社會邊緣化之感,並不足為外人道。

在下於90年代,誤闖位於薄扶林的大學讀書。當時除了中學同窗外,我鮮有認識來自中中的人。記得宿舍50個男新生中,便有11個來自同一所英中男校。作為少數民族,感覺奇妙。教改後,全港8成中學變為中中。此時當中中生又豈會被邊緣化?恰恰相反,他們正是處於社會主流﹗他們可能自卑,但不會比教改前的中中生更自卑,大學校園裡的中中生也只會多了而不會少了。其實某程度上,教改還提升了中中此標籤之地位。

也有人拋出一個「銜接論」,謂中中生上大學接受英語教育難以適應,一些中中甚至需於高中轉用英語教學。在下懷疑,此論究竟是有研究數據支持,還是反母語人士「想當然」而已。我曾細閱今年幾位大學教授在傳媒發表之研究結果,找不到任何關於中中生上大學後不能適應的數據。

英中=傳統名校 必具優勢

以小弟以偏概全之個人經歷,在薄扶林時從未遇上所謂「銜接」問題,亦從沒花時間去惡補過英語詞彙。小弟那所爛鬼中中之同窗中,半數先後往海外留學,有些人考上了哈佛大學,倫敦大學,UCLA等。他們不單面對教學語言的改變,生活上也經歷重大轉變,但我從沒聽過他們有所謂教學語言的「銜接問題」。

眾人皆言英中成績比中中好,其實那百所英中本便包含全港最佳之名校,收生師資傳統俱具優勢,兩者實難於同一平台比較。改天你把這些名校轉為中中,其餘轉為英中,發覺中中成績較優,莫非便能定論母語教學為佳?其實在下心中,香港從來只有好的中學和差的中學而已,教學語言,影響不大。

(Elvis:http://following-the-wind.blogspot.com/)

3 則留言:

暗黑的卡夫卡 說...

"香港從來只有好的中學和差的中學而已,教學語言,影響不大。"

在香港教育制度下﹐再好的學校也很難培育出真正能創新的精英吧...

P.S:恭賀Elvis兄橫空出世! =)

VC 說...

"在香港教育制度下﹐再好的學校也很難培育出真正能創新的精英吧..."

那個國家的教育制度可以?

暗黑的卡夫卡 說...

以色列與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