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9日星期一

效票王藍海戰略 打工仔要走位

今屆立法會選舉隨着9月4日投票完結而結束。過去幾個月,立法會候選人進行密集的選舉活動,包括在街上派傳單、寄入屋郵遞、參與選舉論壇等。其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在選舉論壇中候選人與候選人之間對答環節中,出現很多同是反建制陣營但不同政黨背景的候選人互相攻擊,而攻擊用詞也很猛烈。

相同陣營候選人 也互相攻擊

為甚麼會有這樣情況出現?相同陣營的人不應該是要維持友好關係嘛?否則的話,日後大家在議會裏可如何合作去投票、拉布等活動?對於這現象出現,我想到的解釋是,這屆立法會選舉競爭太激烈。今屆地區各選區都有很多候選人參加,導致不少人支持率較低,難以肯定自己能穩奪立法會議席。

面對競爭激烈市場,付出和回報容易不成正比。避開競爭激烈的市場是其中一個可考慮策略,也就是說,做一些沒太多人做的事情。曾看過一本名為《藍海策略》的書,這書提出與其跟對手作割喉競爭,企業更應打造「藍海」--嶄新而未被開發的市場空間。而當中關鍵在於提供創新的產品或服務,而市場上是沒有其他供應商。例如有一馬戲團竟廢掉動物表演,而引進舞台劇場表演,成功創造「藍海」。

免割喉式競爭 做人所不做者

若要將「藍海策略」引用到立法會選舉上,其中一個方向是靠強調處理一些沒有其他人理會的議題去吸納支持者。今次選舉中,朱凱廸能成為地區直選票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很可能是他敢於挑戰「官商鄉黑」這不太多人敢碰的議題。也許,有志於參與下一屆立法會選舉的朋友可開始思考探討甚麼議題,以創造「藍海」。

現在職場競爭激烈,找一份好工作也不容易。若要將「藍海策略」引用到職場上,其中一個方向是從事新工種;這樣做的好處是面對較少的競爭者。不過,從事新工種的薪金很有機會較自己目前的為低。因此,作這轉變很可能要立時付出金錢上的代價,更可能面對適應不良問題;但走這條路的好處是可避開割喉式競爭。在某些情況下,你和競爭對手是處於「你死我亡」競爭局面。若輸掉了,任何一方就會失去一切。相反,執行「藍海策略」可避免大敗的情況出現,從而保障自己的生存。

(筆者將過去7年文章結集成電子書,若有興趣可發電郵到likhangw@gmail.com索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