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3日星期五

Google棄建數據中心 港輸甚麼?

正當IBM、SoftLayer等各大國際企業紛紛計劃來港興建數據中心,為何Google卻取道和香港差不多「貴」的新加坡,而捨香港而去?

大家又為何一面倒的指摘香港政府,而不怪責Google失信?無論如何,這次香港不但輸了機會,輸了面子,還輸了國際聲譽。

香港擁有全球最完善先進的電訊基建設施,可靠穩定的電力供應,沒有天災威脅,鄰近中國內地,又與國際緊密接軌。香港資訊自由,法制健全,資料私隱獲得穩妥保障。

香港亦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之一,自由貿易、自由市場、資金自由流動、簡單明確的稅制和低稅率,這一切都是興建數據中心的絕對優勢。

香港寸金尺土 土地配合蝕章

政府過往積極協助數據中心業尋覓土地,奈何始終先天不足,寸金尺土,惟有大力鼓勵改裝現有工廈。但數據中心對於建築的要求極高,除了樓底高、承受力強、供電穩定外,設計上需極具彈性,須從頭開始規劃以符合高端數據中心的規格,如網絡鋪設、通風系統等,最重要是長遠擴充性及持續性。

因此,興建數據中心在自置土地上必然是首選,改裝工廈不但成本高,結構上亦不能完全配合數據中心的規格,硬將高端數據中心搬入工廈,只是政府一廂情願。

再說,在香港縱然獲得土地,自行興建數據中心,但將來的發展空間始終有限。正如Google在香港獲得2.7公頃的土地,以香港標準,不少了,但在台灣一開始便是15公頃了,將來還有大量土地作發展及擴充。政府應着眼如何供應更多土地配合,不應硬推現有舊樓。

此外,能源是營運數據中心的主要成本之一,電費一般佔數據中心總營運成本約三至四成左右。現今全球互聯網巨擘如蘋果及Facebook等都提倡可再生能源,承諾興建「環保數據中心」,Google亦不例外,風力、水力及太陽能均是新建數據中心的主要供電來源,但香港環保政策落後,供電來源亦十分傳統,依賴燒煤比例超過一半,再生能源政策未有出路。

更重要的是,Google在2010年,將所有設在內地的伺服器搬到香港,只因相信香港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對抗中國政府的內容審查。可惜Google聲稱在香港的伺服器偶爾仍受內地干預,影響無審查內容的傳送。加上近年大事件如網絡廿三條、國教、港台、電視發牌等,令人質疑內地政府對香港開始逐漸「接管」,憂慮香港的司法獨立及自治權,內地審查內容的機器將來在香港以不同形式出現。興建數據中心是企業的長遠投資及重要資產,香港不獲選,很難相信完全與政治因素無關。

爭取建科技局 勿被政治拖累

話說回來,香港政府對資訊科技的重視亦一直為人詬病,如特首一上台便應該接受議員的邀請到矽谷走一趟,與矽谷建立緊密聯繫。至於爭取多年的科技局,更不應因其他政治因素拖累,早應「分拆上市」,今天結果即使完全一樣,大家也或會為香港政府不值,而不是一面倒的指摘。

蘭桂坊之父盛智文曾說:「香港不可以再依賴金融及地產,資訊科技才可拯救香港經濟!」其實我們不是輸在起跑綫上,更大可能是輸在「龜兔賽跑」的心態。

Google高調的來,高調的走了,香港輸了,香港人真的受傷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