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星期一

熄電視 與我何干?

無綫台慶「熄電視」過後,網上討論揚言下月7日及16日再熄電視。

家中電視主要觀眾是父母,開電視是習慣,固定時段有他們想看的節目,要熄電視,應該要像朋友一樣出街請食飯。我這一代人卻不同,看電視是異常,熄電視純粹是示威,怎樣會令我看電視好像才是問題。

我看的最多的是兩個免費英文台的外購資訊節目,歐美時事節目製作水平高,讓人接觸世界資訊,更重要的是知道不同地方的人怎樣看事情。兩個英文台挑選節目的眼光實在不錯,或者是因為面向少數觀眾,口味容易估計。

青年看電視 只為共同話題

當然,若觀眾只要求質素高的外地節目,電視爭議根本不會出現。有說法取笑中年觀眾,認為他們開電視,只是為了客廳有聲音,不至於靜得發悶。不論對錯,這肯定不是年輕一代看電視的模式。

我相信很多人依然追看本地劇集,其實是為了上網跟人有話說——一邊看電視,一邊上facebook上論壇,才是正確做法。

人總希望跟別人有話題,電視劇還有人看,是因為一些情節還令人有少許共鳴,可以討論一下。例如「This city is dying」,我沒有認真追看該劇集,但我知道那一幕好像很有趣,最少會去看一看。

即使是粗製濫造的劇集,劇情何其荒謬也好,只要當時網上有人提及,總會想知道究竟在發生甚麼事。我不清楚劇情前文後理,但我知道「我最期待的畫面出現了」或是「X,講呢啲」這些取自對白的圖片應該怎樣用。

劇集世界 已與生活無關

若然要追看優質劇集,只要懂得門路,網上有大量資源,播出後數小時已經有連字幕版本下載。可是外地製作,始終有一層隔膜,就算語言可以繙譯,背後的文化背景都跟我們身處的社會不一樣,未必容易理解。只有本地製作的劇集,才能切實地反映我們的生活。

現時劇集不達觀眾期望,是因為劇中的世界好像和我們的毫不相干,總是醫生、律師、爭產、BBQ,只能當成笑話看。偶爾有一些劇集令人有共鳴,我們就把它當成神劇了。

熄電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提升節目質素,或是節目爛到不得不恥笑,年輕一代才會重開電視。若沒有談論價值,又何需理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