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大學學位不足引致高知識的大學生不足,還是「普及化」的大學教育令市面充斥太多質素參差的大學生,這是陳腔濫調,但作為局中人,眼見不少同學快將畢 業,難免想打破這種迷思。
現實是只有14,000餘人,即18%學生能升上資助的大學學位,副學士能升上大學的亦只有約2,000人。可能這對於以往只有2%人能升讀大學已是皇恩 浩蕩,致使社會上一直有講法指現在大學生太多了,而且質素又差,實在不可能有這麼多工作等着他們做。事實是否如此?
學生雖增 職位未加兼錯配
先拋開質素不論,如果香港的經濟結構竟然連每年萬多人的新勞動力都承受不了,即使再加上外國回流的,這實在未必是人數的問題。讀大學3年,讀科技、工程的 總是年年在愁找工作,結果通常都做回普通文職;連擁有相當技術的都尚且如此,更遑論文學社科仝人。看似風光的商學院其實也不見得好景,要不是某些據稱專業 的課程,實則又跟一般學生無甚分別。社會一直在講「知識型經濟」,但知識只限某幾種行業。人所皆知,香港有哪一次真的成功發展需要高技術、高知識的產業? 每一次經濟泡沫爆破,香港這座空中花園,只有一兩條根基,其餘都是豆腐渣,沒有多樣的行業,沒有實則的研究,只會走回舊路,不能真正轉危為機。結果大學生 多了,需要大學生的職位卻沒有增加,完全是錯配。
只講包裝 專科通才皆不行
講回質素問題,又不免欷歔。我眼見的,反而是大學人數愈多,愈多高手,認真在高手間打滾,獲益良多。但「認真」卻不太被鼓勵。人家要的,是懂得包裝、走精 面、無中生有的大學生,認真研讀,少之又少。最重要的是用最少的努力換取最大的成果。此外,不少大學課程迫得密麻麻,名為自由學分制,實則空間不多。想課 外搞搞甚麼,也少有甚麼真的能磨練人的。當大學生連自己的本科都應接不暇,又實在難以兼讀其他知識,不少人都覺得這實在是與自己的成績作對。何況,大學已 經再沒有互相鼓勵、互相學習的風氣,只有少數同學做到。專科不行,通才也一樣培訓不了,自然給人又多又廢的感覺。
制度局限 誓當有思維自由人
制度塑造我們。若不加深思,很容易就變成倒模的一分子。我們要做的,是有獨立思維的自由人。盡管社會如此,希望大家懂得自求出路,祝畢業生前程似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