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9日星期一

教育為GDP效勞 本末倒置

作為三年前的大學畢業生,我這輩實在聽到太多,也說了不少「一蟹不如一蟹」這論調。整體學生質素下跌(姑且當是事實)是一整代人面對的問題。我想,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如何看待「教育」?如何理解「教育」的功能?

微調語言文件 教學只為保經濟

最近讀到教育局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交,有關「微調中學教學語言」的文件。在「微調的目標」一段,開宗明義便是「香港需要提升其作為先進國際城市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以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此外,香港作為國家的一分子, 在推動國家的繁榮進步上, 擔當一個重要的角色。為此, 我們必須培養我們的下一代具備良好中、英語水平」。我感到茫然。

走過十多年的學生生涯,完全理解學生在學習上是功利的。但我萬萬想不到,原來主管教育事務的政府部門竟然也是這樣的想法,更在文件中唯恐別人看不明白,要清清楚楚道出「教育是為保持經濟增長」的大道理。

我在聖言中學完成了七年中學課程,聖言中學的校訓是『克明峻德』;後在香港大學修畢社會工作學士學位,香港大學的校訓是『明德格物』。我過去都相信,教育的最重要目標,不在於經濟效益,而在學生的全人發展,包括價值觀的建立、道德的確立、視野的提升、獲取知識和技巧等,而教育也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我的兩個校訓也讓我知道,要在學習中「明德」和「峻德」,可算是人文主義的範疇,著重德性的彰顯。經濟效益,極其量只是教育的一些很吸引人的副產品而已。

訓練思考 才能提高學生質素

但在香港這個以經濟、金融為基礎,以港式發展為硬道理的城市中,原來政府已默默將這些副產品作為教育的目標。報章引述,有中小企老闆說「大學生唔得多過得」、「上班首天便等待離職」、「不知自己想做什麼工作」等,更證明「職業訓練所」培訓出來的大學生們只是空有職業技能。

若我們(包括政府和民間)相信教育的目標不在製造為GDP效勞的人肉機器,而是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建立他們的價值觀,讓學生知道和確立他們的道德感,讓學生訓練出批判思考的能力,為學生創造發展其興趣的空間,讓學生了解他們和社會(不局限於香港)的種種互動,能提升學生的眼界視野、對生命有所反思等,那現在很有爭議性的一些政策,不管是母語教學還是小班教學等,也許能更妥善地推行,前述的老闆評價也許亦可大大減少。

羅健熙(註冊社工、民主黨教育小組成員、Roundtable成員)

2 則留言:

匿名 說...

還訓練思考?????就是想的多,做得太少,缺乏行動力。
“有中小企老闆說「大學生唔得多過得」、「上班首天便等待離職」、「不知自己想做什麼工作」等,更證明「職業訓練所」培訓出來的大學生們只是空有職業技能。”
現在的香港大學職業訓練做得太差,做的不夠,沒有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態度及精神。
就像李嘉誠小時候,哪裡還能思考?還不趕緊好好幹活,把事情做好,做好事情,自然就有發展,有提升。
勸作者不要再說這些空話套話,去抓緊時間幫助年輕人找工作,打好工。再像現在這樣下去,香港真的沒有希望。
還有一些青年組織,就知道發表一些不知所謂的言論,撈取政治資本,卻不去真正做些事情。要知道,做事情才知道說空話是件多么難的事情。
好自為之!

匿名 說...

教育不訓練思考????? 真的... 如果教育不訓練思考, 大學教育是職業訓練, 香港就真係冇希望...
樓上的意見很有趣, 唔知佢覺得李嘉誠有冇"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態度及精神。"??? 唔知佢又有冇教埋佢個仔...?
另外, 樓上同作者其實相差不大, 作者話大學生"空有職業技能", 樓上就話"職業訓練做得太差,做的不夠,沒有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態度及精神。", 咁有乜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