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唔知自己想點」的時候。究竟這是第四代人身處的環境引致的錯,抑或其實所有人都曾走過我們這階段?不只是我們答不出「我的志願」,其實第二、三代年輕時也曾經答不出。但假以時日,我們總會明白「自己想點」,而誘因往往是挫折。
「唔知想點」 年青人通病
十八廿二,正是一個人的思想成型的時候。當時接觸到的社會,會對我們的思想有著極大的衝擊,一浪接一浪,改變少年的思想,漸趨成熟。面對身邊的轉變,失戀、讀書失敗、窮困等,而且可以是接二連三的發生。
四代人的框架,在以往哪一代人身上一樣通用,根本是年輕人的通病。你、我、他都曾經迷茫過,不知去向;誤打誤撞,又闖出一條生路。沒有人可以從一起步就走上正途,不容我們去嘗試、沒有跌跌撞撞,又怎麼能成長?以前聽過「英式教育法」(跟英國應該沒有關係),對子女完全的冷淡,任由他自己找出路,讓他跌到不再痛,敢於面對衝擊而成功。當然小孩子需要父母的愛心,不致於完全冷漠。可是因為過去一兩年的經歷,不斷跌倒,然後再爬起來,我倒開始感激他人的冷漠--「千金難買少年窮」,不苦過,沒法成長。正如打爛仔交,打掉牙和血吞,每個人有數十隻牙,機會多的是,大不了搏到無為止。
名校小孩依賴補習 失去鬥心
近期替低年級學生補習是很好的經歷,他們是很好的觀察對象。雖不能以偏概全,找補習的多是家境好,讀名校的細路,問題是懶或是鈍。沒有人去逼不懂勤力,或是沒有人幫助不肯多花時間自己衝破問題。每月一千幾百補習,不算太大筆錢,但浪費了孩子自行摸索的機會。人仔細細,越多挫折越好,給打倒,再起來,不是為了報復傷害你的人,還應該感激對手給機會你變得更強。
雖然有些人在香港的社會脈絡可能永遠都爬不上去,裝備自己卻不受社會環境所限。去想自己希望的人生是怎麼樣的,不要做嬰兒車裡的小寶寶,只望嗟來之食,嘗試去找自己想做的事。有了目標,就放手一搏。這樣,我們才終於知道「自己想點」,找到自己的出路。
2009年1月5日星期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10 則留言:
雖然未知是否完全有關連,但仍覺得,說得好。
問題是第四代人太受保護了...
工業革命之前更無童年此說法,全部去工作,現代的保護大抵是人太無聊,只好教仔。
到底當年何以要禁止15歲以下不可打工呢?是因為沒受過保護的,覺得要下一代免受勞役?
那到底是誰想保護誰,誰又批評誰?
人,始終都是太無聊要找自己碴。
1.好高興思想上有成長的老細
2.當年做童工個種擺明就係黑磚窯個種,所以俾人BAN好正常,而且個D童星都係15以下,不過佢地限制比較多姐。
而且,BAN童工某程度上係要推行普及教育,以前D人好有ECON SENSE,知道讀書要交學費+機會成本,可以睇下春兒輟學記。
當然,人係磨練中成長,但係係咩一定要番工個種呢?定係有其他既可能?
C.M.:
不過是一些小小的觀察,難免有點東拉西扯,別見笑。
yuenyathei:
「第四代」一詞太廣闊啦,一概而論是有點一竹篙打一船人了。我都怕是以偏概全,畢竟提及的只有家境好/讀名校之類的情況,其他的所謂四代人,就不敢亂評。
不受保護由他自己死就死的小孩,就不會做補習碰到吧。這實在不是人人都有的機會。
其實那些懶人是無論怎樣補習也是於事無補。我以前去補習的原因是要明瞭考試的遊戲規則。花時間去了解遊戲規則並不化算。
講得好!
其實迷汒ge唔只d十八廿二
有唔少成年人都仲係唔知自己想點!
想返起自己細個時反而更加有目標tim!
因為讀書時一直慣咗比際度安排!
當出來社會時
發現原來遊戲規則可以自己定ge時侯
就完全措手不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