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0日星期一

反對施政「向左走」?

行政長官梁振英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了大量補助基層的措施,如「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把關愛基金項目恒常化等,政府的經常性開支預計會因此增加200億元。

解「轉左」衝擊 要做好諮詢

梁振英「大手筆」扶貧,不難理解。他在傳統「左右政治」上的定位,從來都是處於較左的位置,即主張政府出手干預社會及經濟活動、實行財富再分配。

不過,香港處於政治光譜較右的一邊,崇尚自由經濟、相信競爭、人人均應自食其力。市民對施政報告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響,背後反映的便是這種「左」和「右」的碰撞:這份施政報告實際上就是想把「右」的香港向「左」拉。

這種「左」和「右」的對立,要調和其實很困難(事實上,過去一個世紀各國的政治,就是由這種對立塑造出來)。因此,梁振英如想減少由施政報告引起的矛盾,便需要「打定底」,先進行一系列的政治工程:開誠布公地提出藍圖做好諮詢,問問市民是否同意加大力度扶貧,即使同意,新措施的扶貧形式、力度又是如何?可惜在官民未建立共識前,梁振英便貿然「轉左」,群情自然洶湧。

左右困獸鬥 內部有微言

更糟的是,香港的管治聯盟內部,似乎也對「轉左」有微言。港府的建制派盟友自由黨和經民聯先後表示,施政報告着重扶貧,忽略金融、中產及中小企,對此表示失望。

在外國,類似自由黨和經民聯的右派政黨,根本就不會與梁振英一類的左派人士結盟。不過,本港的政治主軸是「泛民 Vs 親中」,兩者才有可能「陰差陽錯」地成為政治盟友。其實,基於「左」和「右」觀念的南轅北轍,筆者真的很懷疑,當施政報告內的建議真的遞上立法會申請撥款時,上述兩黨是否真的會投下贊成票?

再看執政班子內部。一般相信,在問責官員中,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均較崇尚「小政府、大市場」和自由經濟,和梁振英的施政理念有別。

根據新力量網絡《2014年度香港特區政府管治評估報告》,特首在組班之時,缺乏像西方民主國家政黨般的政治人才庫,而只能夠依賴特首的個人網絡、名聲和往績,從前屆政府官員、公務員隊伍、工商界、專業界等不同界別中拉雜成軍,問責官員之間因此必然缺乏共同理念及工作默契。官員間唯一的共同點,可能便是為中央所接受,至於在意識形態上是左、中、右派,根本無關重要。

香港矛盾 豈止親中泛民

當然,曾俊華並不會公開和梁振英打對台,但誰人能確保他不會從財政預算案的技術細節着手,暗地嘗試壓制福利開支的增長?

這次施政報告被衝得人仰馬翻,究其原因,乃是港府低估了階級政治的重要性。本港的政治,早已不是簡單的「泛民 Vs 親中」,「左」和「右」的矛盾在社會早已遍地開花,甚至在管治聯盟的內部、執政班子成員之間。

樂觀一點來看,施政報告將「左」和「右」重新帶到本港政治的幕前,也許,這是一個契機,全港市民可以藉此來一場大辯論,決定香港是轉軚「向左走」還是繼續「向右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