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6日星期二

青年議政之道 路路不通?

毫不諱言,筆者是喜歡政治的。政治作為學科,可以令我了解甚麼是政策制定、達成共識、權力分配。但是,香港在以上各方面,總是讓人欷歔不已。曾認真的想過,自己作為年輕人,是不是可以改變政府些甚麼?翻來覆去,似乎都是「此路不通」。

「只有政府改變你!」

先說直接參與政治,無疑,這是改變的最有效方法。參選特首——一個最有政治影響力的職位——應該可以改變香港的政治吧!可是,有誰能告訴我,怎樣才能做到特首?先行從商,再在北京「廣結善緣」,獲得中央祝福(如董建華、唐英年)?主攻本地政策,換取市民支持(如梁振英)?還是在政務官系統內熬出頭來(如曾蔭權)?在香港,想成為特首,沒有清楚的「事業路徑」(Career Path),走的是一條模糊得不能再模糊的路。

退而求其次,當個局長或常任秘書長又如何?好像不錯,但走錯了路。想加入政府,從而改變政府,一位朋友說過︰「你改變不了政府,只有政府改變你!」隻身走進政府,單槍匹馬面對龐大的官僚系統,一堆堆的規章制度,能夠守得住自己的理念,已屬萬幸,更遑論大叫一聲︰「Change!」

學者議政 高官有聽嗎?
好!那轉向立法機關吧!先當區議員,再參選立法會。可是,從區議會到立法會,是一度大坎。區議會的選區,最大的不過數條屋邨,至於立法會,則是全港5個大選區。無論是選民人數,還是政策層面,兩者都不是同一個檔次。以前,尚有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作為「階梯」,現在,則是要求區議員們一步登天。不少現任區議員,做了20多年的地區工作,都是因為這個原因,無緣晉身立法會。搖搖頭,不通、不通!

直接參與不行,那間接呢?仿效學者們如馬嶽教授、葉健民教授,以專業知識評論時政,似乎可行……等等,回想一下,在替補機制的爭論上,政府是怎樣對待學者們的言論呢?馬嶽、沈旭暉兩位教授的聲音,政府可有一聽?他們的文章,官員們可有一讀?抱歉,我看到的,只是政府以「政治正確」為先,毫無以知識、理性、常識回應的打算。

這算是香港的悲哀嗎?香港的政治環境,就是這麼諷刺的不利於人們投身政治,和在政治上發揮影響力。筆者除了苦笑,還是苦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