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

港青回國旅遊 真正國情教育

行將畢業,朋友們都跑去旅行,生怕這是未來數十年最後一次長假期。我沒甚麼錢,國際油價引致機票價錢上漲,只跟朋友去了短途,還算不錯。其後也有數次北上辦事,有點新鮮的經歷。

港人喜愛旅行團,然而毋庸置疑這不是年輕人理想的旅行方式,於是又有「旅行套餐」,僅包括機票住宿交通等等,其餘任君自訂。可是,有幸去過數次旅行,即使有空間自行編排,其實也逃不出「時間-景點-活動」之類模式,有點不多看一點就蝕底的心態。這沒錯,但總覺不夠爽快。

洋人經商 愛恨中國

月前去廣州則開了我眼界,北上省城,僅是為家人辦點事,完全沒計劃走任何地方,都是留在住所附近。廣州各大商貿展覽如火如荼,幾乎四處都是外國人,待在餐館裏,無時無刻都會聽到不同語言。不同於香港的是,你說不定是全場唯一懂英語的人。如果你再懂一些別國語言或當地球賽,還會更受歡迎。

得知我是香港人,他們最有興趣的,都必然是香港與內地的關係。雖然中國是個好地方,但從他們的經驗,都總感到對中國人有一定戒心,不如港人老實。還有城市建設、食物安全、經濟水平等等,都顯出一種又愛又恨的心情。來自烏克蘭的英語教師安德烈問我,好好的有香港,為甚麼想北上工作?背景是,他的叔父在蘇俄時代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其實大家都是同路人,不太滿意內地,卻要在此地找機會。

對現狀不忿 激發愛國動力


身處轉型中的社會,談起一堆光怪陸離的現象,總有不少共鳴。外人看中國,不外乎是一個廉價生產力基地,大家都明白有些潛規則不願觸碰。然而,在他們眼中,倒是很奇怪香港人對中國時事那麼關心,有時以其中一分子為傲。從這些對話,我更清楚明白到香港的獨特。新一代香港人如我般,早在小學已經學習普通話,大學讀的是中國專題,看的不少是來自內地的時評文章,即使不如上一代的鄉土情誼,但血濃如水卻總算明白多少。香港足以謀生,然而眼光放遠,畢竟中國跟世界亦是我們的舞台,除了單純利益,更像是「報效祖國」。

不見國難情不深,我們有發達的網絡,有相對的優勢了解中國,有更好的能力作改變。報喜不報憂的究竟算不算國情教育?多去旅行,多與其他人交流,早晚會發現你心中對現狀的不忿,可以成為一股真正愛國的動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