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星期二

矽谷生態 尖子未必受得住

盤古初開時,家父是個電腦科教師,在中學任教會考課程,教學生以BASIC語言編寫程式。後來,90年代初,會考課程改為Pascal語言。

這一轉變,對家父多少有影響,因為擯除BASIC的封建思想,再從頭學習一種新的程式語言。很記得,那時我娘親對仍是「小學雞」的我說︰「阿仔呀,第日大 個咗做嘢時,千祈唔好做電腦呀。科技變得咁快,好難跟得上。」

倘無法跟上劇變 不應入行

然而,現實總是吊詭的。娘親說那句話的廿年後,我不但在研究院完成電腦科學學位,更在矽谷工作得不亦樂乎,甚至連公餘時間,也在利用電腦科技玩這玩那。每 當想起娘親廿年前的話,總不禁莞爾,因為我想不到有較資訊科技更適合我的行業。

電腦科技轉變得極快是不爭的事實,行內有個黑色笑話︰電腦系統只有兩個狀態,it is deprecating or will be deprecated. Deprecate是個電腦常用語,意解棄用。學習新科技、新語言實是工作的一部分,能流利地操上五六種程式語言的人絕不罕見。如果沒法跟上急劇的轉變, 不應加入電腦行業。

誠然,娘親的叮囑亦不無道理。每個行業總有其難度,而這個難度因人而異,可謂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如果怕血,千萬不要做醫生;如果怕悶,千萬不要做會計師; 如果怕醜,千萬不要做保險經紀。

娘親之言,應該逆向理解。如果閣下喜歡千變萬化的世界,就好應該考慮電腦行業。身處於科技行業,要麼緊貼科技發展的步伐,要麼被deprecate。緊貼 科技毫不容易,但這是每位科技從業員必然遇到的難題。問題的重點,卻是個橫向(cross-sectional)的比較︰我是否較競爭對手們轉得快?我是 否較競爭對手們容易掌握新技術?

科技業變化大 適者生存

我自問很適合在科技行業工作,正正是因為科技轉變得快,正正是因為轉變不容易跟上。我怕悶、怕重複刻板,所以新鮮事物吸引我,所以自覺較其他人容易適應新 技術。
 
早前閱報,見17名末代高考狀元的大學選科中,沒有一個選讀工程/電腦科目。早前報載facebook以年薪10萬美金聘請新鮮畢業生,我為尖子們高興, 因為他們沒被新聞的高薪打動,而改讀電腦。他們成績好,習慣從不變的課本和歷年考試題目中獲取正確答案,大抵不會受得住矽谷科技行業裏,朝令夕改變化萬千 的生態系統。

2012年7月25日星期三

港式「獨男」崛起 香港明日希望

我敢說多上網絕對有益,限制年輕人上網,只會養成一個個窩囊廢,對社會任何事都沒有自己的判斷。近來社會聚焦於梁振英、國民教育、立法會等等政治事務,尤 其需要利害的判斷力。

有不少男生從中學時期開始,總是「毒毒地」,架着眼鏡,不注重衣着,衣服全都不稱身,沉迷電子玩具,滿口別人未必聽得懂的長篇大論,或是完全寂靜無言,像 是不屑與人溝通。這些人看似出世,活在自己的世界,跟整天懂得注重外表,聯群結隊的女生群截然不同,但我認為這些男生其實有着很重要的能力,只是需要點醒 一下,理解自己的缺點則可成材。

互聯網孕育 具國際視野一代

他們的能力是資訊收集,附上自己的分析,變成複雜的個人論述,要別人迅速理解當然是難事,久而久之,要不繼續不斷談談談但無人聽,要不就索性自閉起來,不 和人說話,自我沉醉。

這些人走出學校,不難有機會發現自己的聲音的重要之處,只是沒有適當的表達方式。因為他們習慣了網上的發表方式︰沒有名字沒有身份,我管你是誰,手上資訊 多的,能言善辯的,就是最受歡迎最強勁的風雲人物,不用給陌生人留情面,我就是道理。走到現實社會,尤其是不鼓勵有獨立個性的保守香港社會,「多嘢講」、 「無大無細」是死罪,結果變成了不合群的一群人。

反國民教育 中學生守護香港

香港「毒男」與日本不同,豈止意指沉迷動漫的年輕男性,其實用「獨男」應該比較貼切。對於習慣上網的年輕人,網絡世界包羅萬有,來自世界各地資訊源源不 絕,多看多辯論,就多學懂別的社會情況。看過世界,又豈會滿足於狹窄的香港?這就是他們既多話說又會靜默的原因,全球化的網絡社會,造就了一群眼光截然不 同的特異分子。

今天香港關注反國民教育的一群中學生,宣傳新穎,形象鮮明,不也是網絡之功?學懂走進人群,與一般人拉近距離,讓別人感到一股同理心,加上組織和策動能 力,在網上見過各種千奇百怪資訊,而百毒不侵的「毒男」,是明日希望,守護香港。

2012年7月21日星期六

升學擇業為理想 勿「錢本位」

香港新中學文憑放榜,數萬中學畢業生面臨選擇,無論是升學選專業,還是就業選行業,這個選擇背後價值觀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早前電視新聞報道香港有幾位法官要退休,並評論香港法官的薪酬低過外面的律師,不夠吸引人才。但被採訪的夏正民法官卻表示並不認為法官薪酬過低,因為做法 官的動機不只是為了掙錢,還為了別的東西。轉頭又有一篇報道,說訪問本港1,260名中小學生,發現有超過半數因為零用錢少而呈現憂鬱症狀,情況令人堪 憂。

「用錢解問題」觀念 礙創新

在香港社會生活久了,不僅充分體會到社會的繁榮和制度的優越,也開始從細微處體會社會的演變和不足。華人社會發展到香港的水平,是難能可貴的,但用錢解決 問題的錢本位習慣思維,在香港社會的方方面面積累沉澱,會成為阻礙改善、創新和變革的力量。

政府近年諮詢固體垃圾收費,以改善堆填環保。但在「固體垃圾」收費前,其實有些更值得嘗試的做法。學習日本和台灣,進行強制性垃圾分類,集中回收,並對可 回收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在中國內地,家具電器的二手維修、回收、買賣依然蓬勃,居民家中的家具電器得以充分使用,甚至有價賣出被他人再利用,盡可能減少以 固體垃圾形式拋棄。新穎一些,可以在超市等地方,設置空瓶自助有價回收設備,培養環保意識之餘,市民也能得到實惠,必定很受歡迎。當然推行這些方法,情況 複雜,肯定比搞個收費政策要辛苦。

港不差錢 為理想有好出路

香港的教育,錢本位觀念也很濃厚,家長、學校、社會都認為有錢才能有好的教育。學童上學放學一定校巴專車或家長傭人專人接送,過度保護出來的孩子動不動就 會說︰我好驚!給孩子買電腦,怕孩子跟不上時代發展,但很多時候電腦淪為遊戲機或電視機。更經常在餐廳見到幾歲大的孩童抱着iPad、iPhone玩的不 亦樂乎,身邊家長樂得清閒。

香港的學生經常參加各類遊學團,住要有空調,吃要吃的好,玩得要開心,安全必須萬全保障,但活動內容缺乏深入實質的體驗和鍛練,像個豪華旅行團,價格不 菲。常聽香港朋友說,在香港養孩子貴,我卻不以為然,一個小孩吃能吃多少,穿能穿多少,真正的教育,不是花錢能解決,而是父母和教師,要在教育本身花費巨 大時間和精力。當然,這樣做的成本肯定比請個菲傭高,但香港的未來必定不能是由菲傭養大的一代。

小時候,常聽大人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也是萬萬不能的。香港過去窮的時候,想得都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但現在,香港不差錢,恐怕大家應該多想想錢不是 萬能的。
香港年輕人,更應該想想夏正民法官說的那句話,要相信︰有理想並為理想而努力的人,不會過不上好的生活。

2012年7月9日星期一

拆解洗腦疑點 真正國民教育

受教育局資助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出版了《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育手冊》,將中共一黨專政的模式,形容為「可以確保施政穩定」;歐美的民主多黨制,則是「兩 黨惡鬥,人民當災」。手冊一出,立即被評為「洗腦教材」。

強權加洗腦 整治之風續來?

連同「洗腦教材」,近一年發生的事,真的很令人懷疑,自由、多元的香港經已開始隨風而逝,政治整風則踏浪而來,在可見的將來,香港會否還是我們所熟悉的、 所鍾愛的城市︰

1. 自由萎縮︰近一點的,有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警察將鐵馬圍欄升級,出動高2米的「水馬長城陣」,市民無法見到領導人表達訴求;遠一點的,則有上年七一遊 行,警方意圖限制遊行人士不准帶樂器。

2. 多元不再︰國民教育早就被人懷疑是「洗腦教育」,「洗腦教材」便進一步佐證了這個觀點。更令人擔心的是,特首梁振英的新政府架構中,設有文化局。這是不是 內地有見香港回歸已15年,但「人心仍未回歸」,遂將「中宣部」的一套搬來,欲以文化局牢牢地控制港人的思想、意識形態?

收緊自由,加上「洗腦教育」,前者以強權令人屈服,後者則是潛移默化、思想改造,兩者彷彿結成一張看不見的大網籠罩着香港,讓人喘不過氣。此情此景,難怪 一眾網民將慶祝回歸15周年的官方MV《難忘時刻》惡搞,將歌詞「Believe in our dreams」改為「Who is killing our dreams?」,以抒發心中的鬱悶和憂慮。

黨鬥未必差 制衡權力集中

惡搞過後,面對這些思想改造的攻勢,我們還可以認真地拆解這些似是疑非的觀點,畢竟,真理是愈辯愈明的。以「兩黨惡鬥,人民當災」為例,兩黨惡鬥的確是事 實,但這只是錢幣的一面,惡鬥的另一面是制衡,制衡可以避免了權力過度集中、「絕對的權力,讓人絕對的腐化」的弊病,如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在主政重慶 期間唱紅打黑,任意妄為的情況,就很難在美國出現。類似的辯論,愈多愈好,社會便可釐清謬誤,來一場真正的國民教育!

當然,這可能是一場漫長的戰役,不過,正如已故英國首相邱吉爾所言︰「我們絕不會猶豫;我們絕不會疲累;我們絕不會步伐蹣跚。」希望香港在將來,還是我們 所熟悉的、所鍾愛的家。

買樓重時機 勿背負長期還款

有朋友從外國回流香港工作,由於房租太昂貴,正在考慮應否買樓以作自住之用。然而,現時香港樓價高企,不少地區的樓價更高於97年高峰時的水平。因此,朋 友很是矛盾,擔心買了樓後,樓價便急跌,而自己則成了負資產。

由於我對香港樓市沒有深刻的認識,未能提出有見地的意見。不過,想到自己將來也要面對相同的難題,而買樓更可能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絕不能輕率作出決 定,所以我開始看一些相關的書籍和文章,以增加自己對樓市的了解。

亂入市徒「坐艇」 入市須待時機

經過一番的學習,我有了點體會。我認為,入市時機的掌握是非常重要。如果在樓市高峰期買樓,你很可能要「坐艇」很多年。例如你在97年買了深井浪翠園的單 位,持貨至今,現時你的單位價值仍比97年時低約四成。如果在這十多年間,你不幸失業或患重病,導致無力供款,便要面對被銀行收樓的處境。然後,銀行很可 能會將那單位賣出。如果賣樓所得的金錢比你需要向銀行清還的款項還要少,那麼你最終會失去物業,而又欠銀行錢。

過往香港經濟跟樓市的相關性很高,當香港樓價下跌,香港經濟以及就業市場很可能會轉壞,而一般人失業的機率會增加。所以上述的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

然而,判斷入市時機卻是很困難。即使現時香港樓價很高,也不能排除樓價再向上的可能性。如果歐債危機獲得解決,投資者對經濟重拾信心,香港樓市應能受惠。

我翻查了過去幾十年香港樓市的歷史,發覺樓價主要受下列幾個因素所影響,包括:經濟和就業市場的景氣、按揭利率、土地供應、政府的房地產政策、人口增長 等。可是,要分析上述各項影響樓價的因素,然後預期房價的長期走勢,倒是一件很困難的工作。而且,上述每個因素都是在不斷變化。

還款期長 利息倘升憂斷供

不過,如果買樓是作自住的用途,樓價的升跌其實不是那麼重要。因此我認為,與其嘗試預測樓價的走勢,不如評估斷供的可能性。我們可以估計一下,當經濟轉差 時,自己失業的機率。然後再想像,假設自己被裁員,能否在短時間內找到新的工作,而工資會否大跌。另一方面,我們也要估計,當美元踏入加息周期,供款支出 會不斷上升,到時我們能否負擔得來。當然,任何估計都有出錯的可能性。所以我們應留下足夠的「安全邊際」,即供款只佔收入的小部分。

可是,想深一層,如果按揭貸款的還款期長達二十年,要評估斷供的可能性其實並不容易。近年環球經濟情況變化得很急,而且通脹高企。要準確地預測自己十多年 後的收入和支出的狀況,相信是難以辦到的事。然而,我們可以嘗試減低預測的誤差,其中一個方法是縮短按揭貸款的還款期。

著名經理基金陸東說過,如果七年內不能供完按揭貸款,便不會買樓。但對很多人來說,陸東提出的做法不太可行,因為香港大部分單位的房價比一般人的收入高太 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