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

開放溝通環境 港勿唯北是問

近月以來,小弟在本欄不時都提及新移民與香港社會的未來,勢想不到,政府一招臨時臨急大派錢,竟然又激起對新移民的仇恨,不管有心或無意,這政府實在惡毒。歸根究柢,是我們心中的「邊界想像」累事。

未脫殖民思維 易走極端

比如說,有人問你「香港人」究竟是甚麼東西,你根本難以回答。你可能會回答一些我們較為驕傲的制度及文化,如法治、英語、「理性」等等,但這些都不免是空 泛的答案,不是不重要,但完全不足以包含整個社會,皆是片面的印象,總有例外。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自抵壘政策取消以來,一條極為穩定的邊 界。

深圳河是一條護城河,是我們心安理得的象徵。基於一系列的歷史巧合,使大家有一個安全的心理範圍,逐漸培養起上述的所謂港人意識。然而,97回歸至今,港 人根本從沒有脫離殖民思維,建立自己的歷史,面對他人時毫無自信,僅僅依靠地理上的分隔,就自然產生兩種極端:一是邊緣化論,要完全依靠北方;二是夕陽無 限好論,港英時代勝於今天,要排拒北方霸權。對新移民的歧視,不難想像是後者作祟,大家都沒有反思香港往日成功依靠的是甚麼,今日又往哪走,於是走錯方 向。

有人以為,從深圳河以北來的都是可怕的、要抗拒的,不管有沒有新移民為家庭團聚而來,還是來騙福利的害群之馬。就算來港7年後,新移民仍有可能被人排斥。

香港人要是對自己的制度、文化、社會等等有厚實的論述,有相當的信心,根本不用害怕新來的人們。自回歸以來,我們更應該充分跟內地交流,最起碼是跟廣東在 文化上的融合。盡管行政上的邊界可能永遠都不會取消,但我們可以吸收內地文化,融合香港已有的,同化新來的人群之餘,並要將香港意識反攻大陸。

排外非出路 放下心中護城河

由此,新移民問題的根本其實是沒有人知道怎樣才是香港人,和該用甚麼角色跟內地溝通。人們沒有信心沒有準則去同化他人,更遑論面對北方的龐大壓力,如廿三條、普通話教學、前現代思維等等。人們軟弱得只剩下一條深圳河保護自己,總之排外就可以解決問題。

然而,從香港開埠以來,我們一直都要依靠國際生存。香港要強化的,是開放的溝通環境,不可以自絕於世,也不可以唯北是問。依我之見,香港人應該一方面參與別人的遊戲,另一方面嘗試建立自己的遊戲規則,並盡力傳播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