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

香港應向2號港姐學習

還記得當年的香港小姐嗎?那和白雪公主的故事差不多﹐當選後成名嫁得好人家亦是眾多少女的夢想。現在卻是「每況愈下」,特別是今年的那一句「不再平凡、擁抱無限」,與「很傻很天真」實在不遑多讓。然而被形容為「港姐史上平均質素最差的候選港姐」的選美,其實也是和香港的發展史一樣。

熱捧港姐時 香港黃金歲月

香港小姐競選(Miss Hong Kong Pageant,簡稱港姐)是香港大型的選美活動,於二戰後已開始出現,直至1973年由現在被人稱為「CCTVB」的電視台獨家舉辦。在那個沒有互聯網、大眾生活剛到達看電視的水平、缺乏其他各電視台與媒體競爭對手的大環境之下,每年的競選都是盛事。香港亦是在一條上升的方向發展。作為中國唯一的出口,資訊成本還比較高昂的情況下,以製造業與轉口港的中間人身份的香港經濟發展蒸蒸日上。

然而在二十一世紀,一切已經轉變。看着港姐選舉因為有太多其他成名途徑(例如模)與市場開放(尤其是內地)後被其他質素更高的選美比下去而沒落,不免令人欷歔。香港也不正是一樣嗎?除了金融業還健在,其他的行業不是夕陽行業就是要與全世界競爭發展,但在這個只會把資源放在一些極快有錢途的焦點行業的城市裏,發展談何容易? IT?中醫?電力氣車?那與海市蜃樓沒分別。

港姐博客展文采 「巴打」支持

幸好,就在香港小姐的焦點仍在「好靚,好瘦,好白,好可愛」這死胡同裏的時候,二號的以斯帖‧林(編按︰林潔瑜)卻帶給我們驚喜。她其實只是一個平凡不過的香港女孩,即使在平均質素不高的候選港姐中她也絕不是最美的那幾個。然而,她以自己的內涵、面對嘲笑懂自嘲、善用新媒體博客大展文采(她那個比起其他佳麗甚至才女好太多了——會作詩的港姐!),使人看出她的優點,更令具有強大動員力量的高登「巴打」(網民)們由諧謔變成真心支持——並冠以女神稱號。

香港也不是一樣嗎?與其在埋怨這是個無向上流動機會、再無安全地帶的地方,倒不如就博一博,北上發展、自己創新行業、去改變遊戲規則,擺脫這畸形社會結構的壓迫。林小姐的態度與回應實在值得我們學習。高登「巴打」說的對︰「一向港姐都比人話係X扒。與其如此,倒不如選一個滿有內在美,真誠為香港服務成為親善大使,推廣香江的女性。這比起任何外在美都重要。」林小姐,無論你是否成為今屆香港小姐競選冠軍,都許願妳不再平凡、擁抱無限!

2009年8月17日星期一

網上報紙 全面開放增影響力

做暑期實習,深切明白辦公室之苦悶,相信不少人兄如我一樣,日日蛇王看網上報紙。這群熱衷上網閱報打發時間的打工仔,在往後一段時間,將會主宰本地報業如何發展。

現在有幾份報紙開始將內容放上網,供人免費觀看。內容只附帶少量廣告,吸引不少讀者,從此不用再買報紙。也有一些仍然堅持先收費後觀看,無他,辦網站需要錢。問題的癥結是網上辦報模式,盈利和影響力只能二擇其一。

盈利與影響力 只能二選一

印刷媒體要賺錢,主要是零售及廣告,報紙放上網,以及賣廣告形式大大增加,足以破壞現有的收費模式。他日要買報紙的,可能只剩少量不懂上網的,或者追求 「手感」的讀者。限制內容不是辦法,某集團不停地掃蕩將旗下的報紙雜誌內容免費開放的網頁,可是野火燒不盡,不出數日又再回復正常。新世代太容易獲得上網 的技術,媒體鬥不過。尤其是十幾二十年後,不懂上網的逐漸老去,更大比率的讀者有能力獲得免費內容,倒不如乾脆開放。而且辦網上版還可以搞多媒體內容,加 大影響力。

英國的《衞報》是一個好例子。近年該報索性將所有內容開放,網民每天在文章激烈辯論,可謂奇景。無疑這使銷量大跌,但倒過來增加不少影響力,吸引網民到來 開戰。本地幾份報紙開始效法,方向正確,每天在各大論壇都會見到有人轉載文章,間接令更多人觀看。也有堅持收費的報紙近日嘗試將知名專欄放上網,任人免費 觀看討論,效果十分好。

結果,大家都選擇影響力多於盈利。今天蝕的,他日會賺回來嗎?我想很難。大家都喜歡做free rider。

免費報紙 補貼網上內容成本

除了小道消息、專欄、副刊等,新世代都不用買報紙了,因為每份報紙的新聞都大同小異,還有-免費報紙。不少讀者現在會上班取一份免費報紙,同時為了看某些 專欄而買一份收費的。既然網上報紙暫時還沒有賺錢的範式,那倒不如學某些集團,以免費報紙作廣告營運,補貼全面開放網上內容的收費報紙,盡量在盈利與影響 力之間取個平衡。

激烈的競爭,都是出在資訊愈來愈流通,而且有太多方法可以免費得到。如果報業還奢望封鎖內容,讀者就會乖乖付錢看的話,是太少看網民的能力了。收費的報紙捱不了多久(還不能減價),逐漸開放,凸顯報紙吸引的內容,才是正途。

2009年8月3日星期一

電視低質素遭狂轟 應開放頻譜

一眾市民在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中期檢討公聽會上,狂轟無綫不是,指摘新聞報道取態、劇集悶透、以至壟斷市場,甚至筆者參與的香港投訴合唱團有此一句:「CCTVB最快最新,是是旦旦無法過問。報道缺實欠公理,當我係傻要我睇,連篇大話嚇死你!」

指定節目 純達要求不求質素

根據兩家電視台就4類指定播放節目(兒童節目、年輕人節目、長者節目、文化藝術節目)提交的周年報告,長者、年輕人及文化藝術節目,各僅佔每星期播放時數的0.6至1.3%,即一小時!

兩家電視台都將長者及文化藝術節目編排於星期日早上時段,往往以舊製作重新剪接,儼如僅為符合牌照要求;無綫亦被年輕人詬病,將外購動畫的開場及片尾曲加速播放,擠壓更多廣告時間,毫不重視兩者為作品的重要構成部分。

很多長者都沒有安裝收費或衛星電視,免費電視台應履行社會責任,正視日趨老化的社會,重視長者觀眾群的要求;同時,廣管局要求年輕人節目為「教育……使他們身心正常發展」,似乎忽略年輕人對娛樂節目的需求,以為年輕人看電視等同看教育電視。

劇集脫離大眾 硬銷贊助產品

在收視率以外,香港電台的「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探討觀眾對電視節目的評價及喜好取向。近數年「娛樂」節目總平均欣賞指數急劇下挫,新聞及資訊性節目則列首位。原因之一是不少節目宣揚中產意識,脫離大眾日常生活,提倡品味、高格調、高質素生活,實際是高消費的代名詞;部分娛樂及遊戲節目以女體為賣點,雖離不雅甚遠,但節目應盡量符合公眾口味及普遍觀眾的標準。

另外,廣管局放寬對節目置入性行銷(編按:是指刻意將行銷事物以巧妙的手法置入媒體中,藉該媒體的曝光率達致廣告的效果)的限制後,部分劇集的產品贊助識別實過分顯示,亦非明顯配合編輯需要。以無綫處境劇為例,自《高朋滿座》始,贊助商的紙巾、電器、手提電話等往往置於畫面中間,或由演員突兀的切到產品大特寫。

有研究指出,廣告商品在畫面當眼位置出現,的確會向觀眾置入深刻印象,比一般廣告更形有效,故廣管局應仿傚英國、美國、澳洲等地監管機構,在放寬廣告限制同時,切實執行監管機構角色,以免電視節目充斥廣告。

以歐盟為例,開放政策規定置入性行銷:不能影響節目內容與排檔的自主性;不能直接鼓勵購買產品與服務;不能在節目中過度呈現商品;以及觀眾必須被告知節目存有置入性行銷,如在節目開頭、結尾、與廣告結束後,向觀眾清楚揭露訊息。

盡快開放頻譜 推動公共電視

香港踏入數碼廣播年代,既然公眾對兩家商營免費電視台諸多不滿,廣管局應趁此機會,盡快開放頻譜,推動成立類近台灣的公共電視,以「建立為公眾服務之大眾 傳播制度,彌補商業電視之不足;以多元之設計,維護國民表達自由及知之權利,提高文化及教育水準,促進民主社會發展,增進公共福祉……」(中華民國公共電視法第一章第一條),令電視台需真正向公眾交代,擺脫政經干擾,真正做不是是但但的公共廣播。

(置入性行銷研究可參考:Auty. S. and Lewis. C (2004). Exploring children's choice︰The reminder effect of product placement. Psychology & Marketing, 21(9), 697-713)

2009年8月2日星期日

補領身份證 見內地發展長足

最近發生一件很倒楣的事情,錢包丟了。且不說損失了多少金錢,丟失了幾張卡片。我想說說在香港和內地分別補辦身份證的事情。

還記得7年前來香港讀書時首次辦理香港身份證的情形,登記拿表,排隊拍照,錄入指紋,核實身份,2個小時后就領到了一張零時身份證,再等待數周就可以領取正式的香港居民身份證。感慨于香港效率之高,服務態度之好的同時,更重要的,首次辦理香港身份證是免費的。而當時在內地辦理身份證,自己要找指定照相館拍照,然後帶著戶口本去派出所辦理身份證,且不說服務態度,這麼一通折騰花時間受氣不說,還要花費數十大元人民幣。

這次丟了錢包,我又在香港和內地分別補辦身份證,卻有了不同的感受。在香港,上網預約的時候發現沙田的名額已滿,只能顛顛地跑到觀塘,再次登記拿表,排隊拍照,錄入指紋,核實身份,2個小時后手續辦完,最後在繳費窗口交了395港幣,乖乖把錢交了,心裡就在想,怎麼補張卡片要這麼貴。然後我又回到內地老家補辦身份證,本以為要折騰一番,誰知到了派出所,說明情況后,核對確認身份,因為所有的個人資料都在系統中存著,無需採集信息,不到10分鐘就辦完全部手續,而且工作人員態度十分親切,全部費用40元人民幣。

這次經歷,在我看來有兩點體會。

首先,內地這些年的發展確實迅猛,短短幾年,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就全面實施了新一代身份證系統,公民身份信息全國聯網,信息化建設成就不俗。同時,政府部門強調服務意識的培養,新一代年輕公務員隊伍均接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在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服務態度上均有大幅度提高。

另一方面,應該看到香港政府在為人民服務方面掌握更高超的軟性技巧,值得內地政府學習。為剛來港居民免費辦理身份證,讓人有一種被“收買”的感覺,能夠迅速建立對政府的認同,若干年後再補辦身份證,由於已有認同,即使交多幾百塊錢,哪怕收費是內地的十倍,也就無所謂了。在香港,無論是政府部門或是私營機構,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通過軟性技巧的有效運用,讓老百姓感覺自己的付出獲得了超值的回報,進而建立了認同感和忠誠度,服務提供者反而能獲得更高的回報。這樣看來,香港社會的文明和諧、商業繁榮也就不難理解了。

內地正在建設和諧社會,和諧,換句話說就是大家都滿意,多多學習香港的soft skill,提高消費者、老百姓的滿意度,和諧社會就會早日到來。經過這次補辦身份證事件的體會,我對內地早日建成和諧社會有信心。